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例研究报告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关于房屋拆迁的诉讼日渐繁多,且其诉讼类型也开始五花八门。从起初的对政府提起的行政诉讼延伸到了民事领域,其法律关系也从单纯的政府与被拆迁方的矛盾扩大到了政府,拆迁方与被拆迁方的三方矛盾,拆迁方之间与被拆迁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法律关系。这些新型的法律关系所涉及类型较多,主要包括:(1)认为拆迁人不履行拆迁协议,要求法院判决拆迁人继续履行或者承担违约责任。(2)认为拆迁协议是强迫签订的,要求法院确认无效。(3)认为拆迁协议中的安置补偿费用、方式与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或认为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要求重新确定安置补偿方式。(4)认为拆迂范围包含了农村集体土地,要求给付地上附着物补偿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或要求确认拆迁协议无效,重新安置;或认为强制拆迁违法,要求按照侵权行为予以赔偿。(5)对拆迁中涉及的被拆迁房屋价值评估有异议,要求法院重新予以评估。(6)拆迁协议约定的安置地点、方式不明确,要求法院裁判予以安置。从提起诉讼的主体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案件为主,被拆迁人之间的案件极少出现。而这些案件体现的主要特点如下:(1)法律关系复杂。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同一拆迁行为可能涉及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还有可能涉及诉讼法律关系。(2)案件当事人主体特殊,敏感性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被告一般为政府部门,原告往往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被告作为政府部门是强势群体,往往会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3)案件标的特殊,矛盾冲突激烈。该类案件的诉讼标的往往为安置房屋及补偿款,安置于否利益相差很大,一旦产生纠纷,矛盾往往无法调和。(4)调撤结案较多,判决结案呈上升趋势。因为该案件牵扯利益较为复杂,法院处理此类案件特别慎重,一般会调动各方力量进行调解,调解或撤诉成为此类案件的主要结案方式。但由于近年来房价一路猛涨,群众对稀缺的土地资源日益重视,调解工作存在诸多困难,法院以判决形式结案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本文以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针对三个关于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的典型案件,分析我国目前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中被拆迁方出现的新型法律关系进行法律规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讨合理并具有可行性的途,以使相关法律制度能够更趋于完善。
其他文献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简称意重建共)是意大利共产党(简称意共)改旗易帜之际,党内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成员成立的新党。意共在二战中对于推翻法西斯统治有着杰出
我国的草原产权制度是经过建国前后几十年的不断演变逐渐形成的。其中经历了从地方法规到全国性法律,从专门法规到根本大法的数部法律规范的演进,最终在土地公有制的影响下形
为掌握运行多年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劣化状况及出现劣化的原因,采用热重法、红外光谱、机械强度试验分析了退运的14条110 kV和220 kV XLPE电缆绝缘。研究了电缆绝缘材
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是处理涉外劳动关系和解决涉外劳动争议的前提和基础,在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及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涉外经济合同法》之后,《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部分人群已有2.78亿的规模。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面临优化升级的总体背景下,朝着由“中国制造”向“
我国作为历史文化大国,从古至今喜好收藏文物的人都不在少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和层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特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