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与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税制改革——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以下简称为“营改增”)。“营改增”从上海开始试点,之后逐渐扩展到全国,行业由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逐步渗透到其他行业,并于2016年5月营业税全面改成了增值税。“营改增”是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该项改革不仅能够减少重复征税,促进我国税制结构的完善,而且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增值税彻底取缔营业税后,增值税的税基更加广泛,税制要素更为复杂,目标更加多元,与该税种应有的中性特征不符,对经济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效应。本文在分析“营改增”对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找出税制非中性表现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增值税制的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国内外增值税改革相关文献,形成本文研究框架。首先对“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基本理论进行简单阐述。其次,立足安徽省,通过案例模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等方法研究“营改增”可能会对经济、财政以及企业的影响,对“营改增”税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税率多样化、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问题进行详尽分析。最后,对“营改增”后增值税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其他文献
目前,白酒行业已不是当年"黄金十年"的景象,就消费者格局而言,白酒企业博弈的主战场从此前的"三公消费"等转向商务市场和个人市场,于此同时一些白酒品牌仍不改控货保价模式,
西方主流的货币学派和非主流的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供给性质的研究都基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而我国转轨经济具有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形成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聚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金融企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金融产业内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相互联系越来越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基本发展原则。低碳城镇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是,长期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学习基础。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实践性教学的应用对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都会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