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绿色低碳、休闲游憩理念的盛行,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选择在闲暇时间进行健步走、骑行、慢跑等健康低碳的方式在城市绿色空间进行户外休闲活动。同时各类景区作为人们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承载着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科普教育等多重作用,而景区慢行系统又是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及建设者的重视。论文通过对景区慢行系统相关文献及国内外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景区慢行系统主要功能特征、构成要素及设计影响要素。为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在了解景区慢行系统各项基本要素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慢行系统的设计主体慢行空间出发,构建了由15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景区慢行空间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论文中选取了北京市森林、湿地、山岳这三类景区类型中的三个典型景区:东小口森林公园、莲石湖湿地公园、阳台山自然风景区作为本文研究区。对三个景区分别进行了前期影像图分析、中期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后期数据处理等工作,利用构建的景区评价体系进行现状打分,总结了研究区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优化设计思路。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景区慢行系统主要功能特征是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为游人提供更好的休闲游憩体验,组织景区交通、引导游人有序游览,改善生态环境、传承景区历史文化同时起到生态知识科普宣传作用。只有建立完备的慢行系统,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能作用。2.结合文献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慢行道路、慢行景观、服务设施、标识系统四方面出发构建的景区慢行空间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由慢行景点之间连通度、慢行系统可达性、慢行系统自身连续性、慢行路宽度适宜性、慢行路坡度适宜性、无障碍坡道适宜性、植物景观丰富度、植物季相变化丰富度、照明设施合理性、休憩设施合理性、交通设施合理性、无障碍设施合理性、标识导向性、标识生态文化科普性共15个评价指标构成。通过专家打分法,利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获得15个指标的权重值发现,其中重要性最高的三个指标为慢行路宽度适宜性、慢行系统自身连续性、植物景观丰富度,权重值分别为0.3514、0.1194、0.0840,数据表明这三个指标是影响景区慢行空间建设质量的重要因子。3.通过对各地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三个研究区的调研情况和指标数据打分发现,目前我国各类景区中慢行系统的建设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为服务设施的配置和标识系统的建设,然而这两部分对游客游憩体验感受和发挥景区生态宣传、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起着重要意义,也是反映景区整体建设质量以及人性化设计的重要部分,需在以后的相关研究建设中重点加强。本研究对景区慢行系统整体要素构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慢行系统设计影响要素和设计要点,并构建了景区慢行空间评价体系,为日后各类景区慢行系统的研究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