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消可宁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微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消可宁是否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1.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无菌条件下分离正常及糖尿病大鼠肠系膜组织并在体式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肠系膜一级动脉。糖尿病大鼠微动脉内分别给予1g/L、3g/L和5g/L消可宁,在培养箱中培养。3.给予不同大小切应力进行体外血管灌流,,收集灌流液,用DAN法检测各组微动脉内皮细胞NO释放量。4.生化法测定各组微动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微动脉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蛋白表达。6.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微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1.糖尿病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内皮细胞NO释放量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经过不同浓度消可宁处理后NO释放量增加。同时随着血管切应力增加,各组大鼠微动脉内皮细胞NO释放量均逐渐增加。2.糖尿病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SOD活性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经过不同浓度消可宁处理后SOD活性恢复,消可宁浓度高作用时间长则SOD活性恢复较明显,Western blot反映同样结果。3.糖尿病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XOD活性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经过较高浓度消可宁作用较长时间后,XOD活性明显降低(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TNOS活性下降、eNOS表达减少(P<0.05),而iNOS活性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经过不同浓度消可宁处理后,TNOS活性增高,增加消可宁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对恢复TNOS活性作用明显(P<0.05)。消可宁作用72h时,各浓度组eNOS蛋白表达增加。5.HE染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与血管内壁连接松散,大部分内皮细胞脱落于管腔内。消可宁作用72h时,1g/L消可宁处理组仍可见肿胀的内皮细胞,并脱落于管腔内;5g/L消可宁处理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较少,仍见部分肿胀的内皮细胞,但大部分内皮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形态相似。
结论:1.糖尿病时微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消可宁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2.消可宁可能通过恢复内皮细胞eNOS蛋白的活性与含量,增加内皮细胞NO释放,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目的。3.消可宁可以有效的抑制糖尿病微动脉XOD活性,提高SOD活性和含量,减少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