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新型城镇化是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而区域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高效稳定且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场作为保障。长期以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是依靠公共投资,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区域城镇化的活力。金融集聚作为一种重要趋势,能够提高金融市场发展的效率和速度,未来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向政府和市场揭示:金融集聚、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在金融集聚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在达到一定限额的情况下会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我们未来应该更多地依靠金融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依靠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债务。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文进行了如下过程:第一,检验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和新型城镇化的序列相关性与空间相关性,从网络关联视角解构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及总效应;第二,用数据证实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所具有的两面性,并确定一个最优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或区间,在这一水平或区间内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将最大化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本课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因素与自身发展方面分析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和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性,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空间相关分析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从网络关联视角研究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并对这种作用关系进行分解,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与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关系;此外,通过汉森门槛模型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门槛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都具有空间差异性,金融集聚、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正向支持作用,该正总效应可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特殊性存在门槛效应。从而给地方政府以启示:过多的地方政府债务会带来流动性风险极端事件,如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困境、引致违约等,选择恰当的债务规模可以保证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