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地笋种植基地的地笋根状茎为材料,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本项目的研究,通过对地笋生物学特性和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播种后在土壤中地笋根状茎萌发的最低地温为4.3℃,对应的时间4月29日。2 10cm地温对出苗影响最大且出苗最适10cm地温范围为13.3~22.7℃。3地笋植株幼苗生长的动态规律表现为慢—快—慢,符合“s”型生长曲线。10cm地温是影响地笋幼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幼苗生长最适10cm地温范围为17.7℃~27.7℃,最适的气温范围为17.0℃~24.7℃。4空气中地笋根状茎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0℃。5地笋幼苗地上部分的致死温度是-12℃,根状茎的致死气温是-24℃。6地笋的Pn、Tr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Pn、Tr均与PAR、Ta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G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RH、Ci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表明对地笋的Pn、Tr日变化影响最大的因子均为Gs。7地笋染色体数目为2n=2x=30,x=15,核型公式为: 2n=2x=30=18m(SAT)+10sm+2T。地笋的15对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在1.513~9.034%,相对长度系数变幅为0.227~1.355,臂比幅度为1.034~∞,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5.971,其中3对染色体臂比值大于2,为全组染色体的2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11%。根据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地笋的核型属于2C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0=6L+12M2+6M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