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新见字义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具有断代补缺性质的大宗战国楚简文献相继出土刊布,在学界各相关研究领域引起了利用这批新材料来重新审视既有学术史的潮流。作为一种新出古文字材料,楚简文献无疑首先具有汉字发展史研究的巨大意义,而楚简文字研究虽已形成热点,但目前其最突出的成绩表现在文字的考释方面,汉字发展史角度的研究并不充分,这一视角的系统字义整理研究更乏人问津。鉴此,本文立足于历时断代视角,借助数字化处理手段,全面清理楚简文字的新见字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量化统计分析,以揭示楚简文字字义系统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价值,并谋求为相关字书的修订完善提供新材料。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相关研究现状,交待了研究起点,在区分楚简文献类型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对象的选择进行了说明,阐释了研究目标,并对本文所提出的“新见字义”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对新见字义的判定和描述做了说明。本文所指的“新见字义”包括新出意义,即战国前甲骨文、金文未见而楚简始见的文字的意义;准新出意义,即战国前甲骨文、金文未见而传世文献己见的楚简文字的意义;特见意义,即仅见于楚简文献而其他文献未见的文字的意义。根据意义性质,楚简新见字义可以分为新见本义,新见引申义,新见假借义和新见通假义。   第一章对部分歧释楚简文字的考释意见进行了汇集、分析和论断,目的是为楚简新见字义的系统整理奠定一个较为可靠的基础。按照研究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一(六)的顺序分别进行了梳理汇析。汇析时先列出我们所主张的某字所表示的某个意义,然后列出该字所在的语境,后面依次列出我们所掌握的对这个字在该语境所表意义的释读意见,最后以按语的形式阐明我们所赞同或主张的意见。   第二章是对楚简文字新见本义和新见引申义的全面清理,共分为二节。第一节清理了楚简文字的新见本义。通过清理,楚简共见传承字的10个新出本义和30个准新出本义;共见新出字的60个新出本义和176个准新出本义。第二节清理了楚简文字的新见引申义。通过清理,楚简共见传承字的400个新出引申义、554个准新出引申义和36个特见引申义;共见新出字的164个新出引申义、155个准新出引申义和12个特见引申义。   第三章是对楚简文字新见假借义和新见通假义的全面清理,共分为二节。第一节清理了楚简文字的新见假借义。通过清理,楚简共见传承字的110个新出假借义、199个准新出假借义和7个特见假借义;共见新出字的17个新出假借义和17个准新出假借义;共见特见字的1个假借义。第二节清理了楚简文字的新见通假义。通过清理,楚简共见传承字的211个通假关系为传承的新出通假义、7个通假关系为传承的准新出通假义、373个新出通假义、114个准新出通假义和492个特见通假义;共见新出字的223个新出通假义、24个准新出通假义和459个特见通假义;共见特见字的117个通假义。   第四章在量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楚简新见字义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共分为四节。第一节通过量化统计,证明了楚简新见字义在楚简文字字义系统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从而论证了在战国时代,伴随文字的使用从实用走向审美说教,私人著述的或在思想上“盘根究底”,或在文采上“踵事增华”的“古书”的兴起,书面语言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第二节通过量化分析,指出楚简新见字义使用频率很低,且主要是属于传承字的,从而揭示出这种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即汉字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内在稳定性。第三节量化分析了新出意义、准新出意义和特见意义的数量差异,并根据准新出意义在新见字义中占据着较高份额这一现象,提出了传世文献用字的保真度有限的逻辑推断。第四节量化分析了新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通假义之间的差异,从使用情况得出各自的传承发展趋势:本义有所传承但使用有限,引申义的使用和传承都较为稳定,假借义凝固成了文字的常见意义,只有通假义在用字规范化后逐渐走向衰落。   余论是对楚简新见通假的专题研究,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量化探讨了通假字在楚简文献中的地位。楚简文献的31071个用字中,通假字有7859个,占到总数的25.3%。说明楚简文献平均每四个字中,就有一个是通假字。楚简中的通假字虽不及秦汉简帛文献中的通假字数量,但远远多于甲骨文、金文中的通假字数量。第二节探讨了新见通假本字的存现状况及特点。楚简新见通假的本字共有四种不同存现状况:(1)本字于简前文献、楚简皆有存现;(2)本字于简前文献已见而楚简未见;(3)本字于简前文献未见而楚简始见;(4)本字于简前文献、楚简皆未存现。从本字的存现状况可以看出,通假在楚简文献多见是当时尚未造出表示某个意义的本字而临时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楚简用字不规范的重要表现。第三节从语音、结构、数量对应三个方面探讨了楚简新见通假借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通过量化分析,可知楚简新见通假对借字与本字声和韵相同或相近的要求都很高,而整体上对韵部相同或相近的要求比对声纽相同或相近的要求更高些。新见通假的借字与本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借字与本字字形相关与否与本字的存现或后起并没有关系。大多数通假字在假借为其他字时趋向比较单一,活跃度不高;只有少部字在借用过程中身兼数职,比较活跃。同时,大多数字在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时趋向也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只有少部字在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时比较灵活,选择度大。
其他文献
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长足的发展无疑对传统语言学理论起到了一种验证的作用,同时也对某些理论提出了质疑,甚至形成了挑战。就言语交际而言,传统的语用学理论大都认同和追寻格赖斯的
新生代女性诗歌在1980年代中后期以后至世纪末,经历了“青年写作”,“中年写作”两个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青年写作”开掘了性欲望、情爱意识、死亡意识等女性个体意识,建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学界多将汤显祖的美学概括为“情本”美学或“唯情论”美学思想,并逐渐为其贴上了“以情抗理”的标签。但是,从其哲学思想特别是心学思想出发探究
约翰·多恩是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玄思,怪诞的意象,粗犷的诗风,成为了诗坛别具一格的诗人,也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评论家们褒贬不一的焦点。本文试图以多恩诗
作为一名“桂冠诗人”,丁尼生一直受到历代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和推崇,诗人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之深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但是我们应该是可以从他的创作中得到一些创作的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