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止咳平喘作用研究及其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复方“苦连麻洋”注射液作为一种人药方剂,目前收录在《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此方具有平喘、止咳、化痰等作用。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拟评价“苦连麻洋”注射液对咳嗽症状的缓解作用;以仔猪作为靶动物,评价其安全性以及对临床咳嗽症状的缓解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为将复方“苦连麻洋”注射液开发为兽医临床止咳药物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苦连麻洋”注射液对辣椒素诱导的小鼠咳嗽模型的影响0.1 mmol·L-1辣椒素溶液雾化3min造模,通过ELISA试验测定小鼠三叉神经内P物质的含量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统计造模前后咳嗽次数,给药结束后进行病理组织剖检,通过RT-PCR试验检测药物组和模型组小鼠气管组织中辣椒素受体(TRPV1)的表达量,评价“苦连麻洋”注射液的止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造模后对小鼠P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三叉神经节中P物质释放量有增加趋势;(2)“苦连麻洋”注射液各剂量组小鼠在给药后(9d)的咳嗽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其中高剂量组咳嗽次数最少;(3)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空白组肺脏组织结构正常,肺脏边缘间质略微增宽,中剂量组肺脏肺泡间质增厚,肺泡腔有出血现象;(4)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TRPV1 m 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苦连麻洋”注射液可减少辣椒素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缓解小鼠肺部由辣椒素所引起的病变,并且抑制TRPV1 m RNA的表达,从而缓解辣椒素引起的小鼠咳嗽症状。2“苦连麻洋”注射液的靶动物安全性研究将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0.148ml/kg,中剂量组0.444ml/kg,高剂量组0.74ml/kg。肌肉注射连续给药7d。试验开始后的0、3、7d测定仔猪的体重、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对空白组和高剂量组进行解剖,采集内脏器官测定脏器系数和制作组织病理切片。研究结果显示:(1)“苦连麻洋”注射液各剂量组对仔猪的体重、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与空白组相比,“苦连麻洋”注射液各剂量组对仔猪的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空白组相比,“苦连麻洋”注射液对各脏器均无毒性,组织学仅见毛细血管不同程度充血,实质细胞无明显病变,仅见轻微颗粒变性。3“苦连麻洋”注射液对仔猪人工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疗效观察选用50只仔猪并建立传染性胸膜肺炎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受试药低剂量组(0.074ml/kg)、受试药物中剂量组(0.148ml/kg)、受试药物高剂量组(0.296ml/kg)、阳性药物对照组(麻杏石甘注射液0.15ml/kg)和模型组。肌肉注射连续给药7天。观察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观测体温好转率,呼吸症状好转率及死亡率,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组临床症状出现采食量减少,咳嗽,流脓性鼻液,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苦连麻洋”注射液各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物组有所缓解,各剂量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2)临床症状好转率的结果显示,“苦连麻洋”注射液高、中剂量组治疗效果较好,体温好转率分别为高剂量组100%、中剂量组60%,呼吸症状好转率分别为高剂量组90%和中剂量组70%;(3)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7d后各剂量组中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目升高,高剂量组血小板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血钾(K)含量显著升高(P<0.05);(5).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脏和肺脏的病理变化较为明显,模型组肺脏可见肺泡壁上皮细胞增生,阳性药物组肺脏肺泡壁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充血,治疗组肺脏可见肺泡壁增厚,轻微充血,“苦连麻洋”注射液在给药后,能缓解肺脏的病变程度,起到症状缓解作用。综上所述,“苦连麻洋”注射液可缓解辣椒素引起的小鼠咳嗽症状;对靶动物仔猪无毒性作用;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给药7d后,所有剂量组仔猪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体温好转率分别为高剂量组100%、中剂量组60%,呼吸症状好转率分别为高剂量组90%和中剂量组70%,“苦连麻洋”注射液对猪传染性胸膜肺肺炎引起咳嗽症状的疗效良好。
其他文献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由于其风险源、风险受体等的复杂性、累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成为当前环境风险评估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熵权理论和集对分析理论耦合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价模型,以集对分析理论为依据,建立多元联系度,对风险评价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进行统一处理,为进一步的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结合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造成重庆市建筑废弃物大量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是当前重庆市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建筑废弃物处置问题的发展趋势。而重庆市当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资源化处理厂规划布局不当是一大主要原因。由于规划布局不当,造成了生产原料来源不足,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环境影响评价难以通过等诸多问题。精准分析重庆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并对重庆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好氧颗粒污泥(AGS)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然而,由于该技术造粒时间长、颗粒稳定性低等因素,好氧颗粒技术始终无法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为加速好氧颗粒的成粒,学界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例如生物强化、接种颗粒污泥和添加载体介质。本论文同样基于此目的,从底物基质入手,考察采用交替负荷运行反应器方式对好氧造粒的促进作用及运行效果,为解决好氧颗粒在工程应用中造粒速度慢的问题提供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逐,国家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日渐增加。特别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横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在持续性、系统性地改革和优化,各种建筑法律法规、规范制度亦逐趋完善。在建筑市场的当下,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项目参建各方的合同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化,尤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业主方合同管理能力差异化更为突出,造成参建各方损失及纠纷频频。在项目管理中,处
本研究以黄肉桃‘中桃金蜜’、‘锦香’为试验品种,白肉桃‘白如玉’为对照品种,测定花后果肉颜色转变的三个关键时期果肉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探究桃果肉色素成分及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果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基因;通过Q-PCR验证,确定筛选出的果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基因的数据可靠性。依据以上结果,综合分析桃果肉黄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桃果肉色
中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是人工林中面积较大的树种之一,马尾松的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一直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群落演替的造林先锋树种,但是由于经营模式为单一树种纯林,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针对长江上游马尾松纯林这一现状,开展混交化改造试验研究。试验开展于2011年10月,选择宜宾高县39a成熟马尾松人工林,经人工砍
鱼类生殖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相关的功能分子不仅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研究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也可为探究鱼类多倍化进化提供有意义的研究切入点。本实验是以鲫鲤杂交品系鱼为研究对象,包括原始亲本红鲫(RCC)和父本湘江野鲤(CC)、及异源二倍体鲫鲤杂交一代F1(F1)和多倍化子代异源四倍体鲫鲤(4n AT)。对转录活性标记因子RNA polymerase Ⅱ CTD repeat YSPTSPS(phosphor
前期研究表明ATP竞争性小分子抑制剂SP600125引起有丝分裂前期阻滞而导致核内有丝分裂,可体外高效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SP600125对鱼类发育的影响;结合SP600125能够有效阻断有丝分裂这一特性,探究利用其制备鱼类离体培养细胞和鱼类活体肾脏组织染色体标本的可行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SP600125孵育受精卵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进程并导致胚胎高死亡率,同时伴随着畸形鱼
慈竹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光热等因素会由原本的绿色变为黄色或灰色,降低了美观度,影响其使用。本论文对慈竹颜色保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了慈竹最佳保青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保青处理相关机理,并对保青处理后竹材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T1和PT2处理对慈竹均有保青效果。预处理后,使用2%的PT1配合浓度为2%的H3PO4,在60℃下处理3小时,处理后慈竹色度a*值为-9.92;使用0.25%的
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归属疱疹病毒科(Herpesvirales),目前尚无DEV US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ICP22)的相关报道。本文对鸭肠炎病毒US1蛋白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展开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US1基因及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构建pet32a(+)-ICP22原核表达质粒,纯化ICP22重组蛋白后制备鼠抗ICP22抗体,随后检验抗体特异性并验证蛋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