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多倍化过程中生殖细胞RNA Pol Ⅱ CTD(S5)定位和基因转录活性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生殖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相关的功能分子不仅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研究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也可为探究鱼类多倍化进化提供有意义的研究切入点。本实验是以鲫鲤杂交品系鱼为研究对象,包括原始亲本红鲫(RCC)和父本湘江野鲤(CC)、及异源二倍体鲫鲤杂交一代F1(F1)和多倍化子代异源四倍体鲫鲤(4n AT)。对转录活性标记因子RNA polymerase Ⅱ CTD repeat YSPTSPS(phosphor S5)(简写为RNA Pol Ⅱ CTD(S5))进行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免疫荧光定位和精巢免疫组化研究。另外,基于转录组对二倍体鱼和四倍体鱼的染色体区段基因表达频率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了鲫鲤杂交鱼多倍化过程中转录活性位点的变化。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RNA Pol Ⅱ CTD(S5)免疫FISH在红鲫体细胞中的定位特征:红鲫体细胞信号数较多,且在数目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体细胞间期主要呈现38-76个信号,进入分裂期后,信号数明显减少,分裂前期呈现约21-28个信号,分裂中期呈现1-10个信号数。(2)RNA Pol Ⅱ CTD(S5)免疫FISH在红鲫、湘江野鲤,鲫鲤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生殖细胞中的定位特征: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不同阶段呈现规律性的定位信号,且不同类型鱼类在同一阶段的信号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具体为四种鱼都是减I前期细胞分裂相中信号数明显较多,呈现20-40个信号;到减Ⅰ中期细胞,信号数明显减少到2-5个信号,但减Ⅰ后期细胞信号数又稍有增加,可检测到8-10个信号;后续细胞相中,精子细胞可见1-2个信号,精子中无信号。值得一提的是,异源四倍体鲫鲤生殖细胞中各阶段的信号数和原始二倍体母本红鲫、原始二倍体父本湘江野鲤及鲫鲤F1的一致,并没有因为染色体倍性和数目增加导致相应信号数增加。(3)RNA Pol Ⅱ CTD(S5)在红鲫、鲫鲤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巢中的免疫组化研究,可见该蛋白特异性表达在精原细胞及部分早前期初级精母细胞。在一年龄的红鲫精巢中仅可检测到少量呈抗体阳性的处于减I早前期初级精母细胞;发育阻滞中的1龄鲫鲤F1精巢检测到丰富的呈抗体阳性的分裂紊乱的初级精母细胞及生精小管外周上皮附近的精原细胞;在两性可育的1龄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巢中,检测到呈抗体阳性的精原细胞和少量早前期初级精母细胞。(4)基于转录组分析多倍化过程中基因表达频率变化:通过红鲫、鲫鲤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巢转录组clean reads映射到红鲫和鲤参考基因组作图,比较了这三种鱼在染色体水平上的转录活性位点数目,对基因组10Kb区域的测序reads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红鲫、鲫鲤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的最高活性区域相似,如JChr20:24810001-24820001在三种鱼中都是高频率表达区间。异源四倍体鲫鲤并没有因为染色体加倍而出现相对较多的高频表达区间。这些线索提示,在异源四倍体初期,与红鲫和鲫鲤F1相比,异源四倍体鲫鲤精巢中转录活性位点在基因组区域中是保守的。综上所述,异源四倍体鲫鲤在红鲫和鲫鲤F1基因组区域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但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与染色体免疫FISH一致,值得深入研究。总之,该论文创新性运用转录活性标记分子RNA Pol Ⅱ CTD(S5),通过免疫FISH和免疫组化实验系统的研究了其在鱼类多倍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揭示了鲫鲤杂交鱼生殖细胞的转录活性相关的细胞学特征,还结合异源二倍体鲫鲤F1和异源四倍体精巢的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了高频表达位点的染色体区间在二倍体鱼和四倍体鱼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了多倍化未导致染色体转录活性高频率位点的增加。该研究将为探究多倍体基因组表达模式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值得进一步深入。总之,该论文通过免疫FISH法检测染色体水平的转录活性,统计并比较异源二倍体鲫鲤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的RNA Pol Ⅱ CTD(S5)信号数变化情况。基于免疫FISH的实验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到RNA Pol Ⅱ CTD(S5)蛋白在精原细胞及早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利用转录组比对基因组,比较了不同倍性鱼基因组学中高频率的转录位点数。这些结果为理解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转录活性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结构响应的统计矩估计是工程结构随机分析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精度和效率的平衡至今仍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从降维近似模型出发,提出了基于移位乘积模型和混合模型的点估计方法,以及基于移位乘积模型的分数矩最大熵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首先,本文推导并证明了降维近似模型在代数运算中的不变性定理,分析了基于乘积和加和两种降维模型在统计矩估计中的性能差异。其中,基于指数变换的不变性定理在理论
随着“一带一路”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国优秀的基础设施能力开始走出国门,造福世界。然而,我国建筑规范体系在“一带一路”工程应用上却出现了使用困难、难以被认可等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亟需对我国建筑规范体系进行国际化、标准化工作。术语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是规范核心内容的体现,且术语标准化工作开展已久,从规范术语体系标准化入手开展对我国建筑规范“国际化”工作无疑是必要且易于展开工作的。英国历史上曾是殖民国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缓解能源危机,逐渐成为全球一大热点。而能量管理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各部件合理工作提高车辆燃油利用率,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强化学习良好的自学习优化能力,建立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功率分流式HEV工作模式,制定了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能量管理
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发以来,五大核心素养就成了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对教学进行评价、课堂如何设计与呈现才能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是广大化学教育者关心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多,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一套完整的高中化学课堂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一线化学教师进行教学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由于其风险源、风险受体等的复杂性、累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成为当前环境风险评估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熵权理论和集对分析理论耦合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价模型,以集对分析理论为依据,建立多元联系度,对风险评价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进行统一处理,为进一步的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结合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造成重庆市建筑废弃物大量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是当前重庆市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建筑废弃物处置问题的发展趋势。而重庆市当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资源化处理厂规划布局不当是一大主要原因。由于规划布局不当,造成了生产原料来源不足,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环境影响评价难以通过等诸多问题。精准分析重庆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并对重庆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好氧颗粒污泥(AGS)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然而,由于该技术造粒时间长、颗粒稳定性低等因素,好氧颗粒技术始终无法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为加速好氧颗粒的成粒,学界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例如生物强化、接种颗粒污泥和添加载体介质。本论文同样基于此目的,从底物基质入手,考察采用交替负荷运行反应器方式对好氧造粒的促进作用及运行效果,为解决好氧颗粒在工程应用中造粒速度慢的问题提供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逐,国家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日渐增加。特别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横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在持续性、系统性地改革和优化,各种建筑法律法规、规范制度亦逐趋完善。在建筑市场的当下,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项目参建各方的合同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化,尤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业主方合同管理能力差异化更为突出,造成参建各方损失及纠纷频频。在项目管理中,处
本研究以黄肉桃‘中桃金蜜’、‘锦香’为试验品种,白肉桃‘白如玉’为对照品种,测定花后果肉颜色转变的三个关键时期果肉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探究桃果肉色素成分及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果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基因;通过Q-PCR验证,确定筛选出的果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基因的数据可靠性。依据以上结果,综合分析桃果肉黄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桃果肉色
中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是人工林中面积较大的树种之一,马尾松的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一直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群落演替的造林先锋树种,但是由于经营模式为单一树种纯林,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针对长江上游马尾松纯林这一现状,开展混交化改造试验研究。试验开展于2011年10月,选择宜宾高县39a成熟马尾松人工林,经人工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