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地理学是地理学和宗教学之间的交义边缘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宗教的起源地、分布和传播、宗教文化景观、宗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宗教对政治地图等的影响、宗教对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影响。其中宗教的文化景观是由信仰、礼仪和习俗形成特殊的环境感应和文化景观,不但影响了不同区域的的文化形成和演变,也影响着不同区域的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带有宗教烙印的文化景观通过视觉和听觉强化了人们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情感,对宗教徒具有形象和情感的特殊感染力和魅力,这种带有宗教特色的地域人文环境就成为宗教地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宗教实体和宗教景观,它与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有穆斯林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建造选址多是在穆斯林聚居区“坊”的核心位置。临夏地处黄河上游,临夏史称袍罕、河州。在区域总面积为81.69平方公里上居住着回、东乡、保安等十多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1.4%。这些几乎全民信教的民族构成了庞大的穆斯林群体,使临夏成为了西北穆斯林分布范围的“新月地带”,而清真寺在临夏则是随处可见,清晨的邦克声此起彼伏。因此临夏又被美誉为中国的“小麦加”,清真寺也成为了临夏的地标建筑的一部分。本文以临夏地区的清真寺的分布特征为重点,运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对临夏清真寺的空间分布特征做研究。首先研究清真寺地理分布的特征,对个别特征明显的清真寺进行个案调查分析,总结出清真寺空间分布的宗教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清真寺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的特征,建构临夏地区清真寺空间分布模型。本文是对宗教地理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和伊斯兰教宗教学研究新领域的一次尝试性开拓。笔者希望论文可以为穆斯林社区的规划、临夏地区的社会保障、民族团结、城乡经济和临夏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阐述此选题的研究意义,以及概念界定、学术回顾;第二章描述临夏州清真寺的基本情况和临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清晰的展现这一地区民族风貌。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体系结构;第三章从宏观上通过数据分析对临夏各县区之间清真寺分布,以及各教派门宦之间清真寺空间分布状态进行研究;第四章对影响清真寺空间分布的因素分析,主要分析清真寺分布与穆斯林人口的关系、清真寺分布与经济的关系、清真寺分布与宗教文化关系、清真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清真寺分布与政策导向的关系;第五章对优化清真寺空间分布的思考以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