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临床特征分析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中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和MOG抗体阴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区别。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儿科收治的42例IIDDs患儿,根据是否存在MOG抗体分为MOG+组(18例)和MOG-组(24例)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比、症状、体征、临床表型、磁共振(MRI)和脑电图表现、脑脊液特点、治疗措施、疗效及随访结局。MOG抗体采用细胞转染技术(CBA)进行检测。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MOG+组患儿起病年龄7.77±3.59岁,男女比1:0.8,MOG-组起病年龄6.66±3.96岁,男女比1:0.4,两组患儿起病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型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MOG+组精神行为异常、视觉症状多于M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48、5.537,P<0.05));MOG+组脑炎表型多于MOG-组,包括单侧皮层脑炎和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脑炎,MOG+组脱髓鞘脑病表型少于MOG-组,两种表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颅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广泛受累,以皮层下白质最多见,也可累及深部白质及灰质,其中丘脑病变在MOG+组中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5)。(4)两组中有癫痫发作的患儿脑电图显示出慢波、棘波等异常,无癫痫发作的患儿脑电图正常。结合脑磁共振(MRI)结果发现MOG+组所有存在皮层病变的患儿均有癫痫发作,而MOG-组3例存在皮层病变的患儿中仅1例癫痫发作。(5)MOG+组18例患儿血清MOG抗体均为阳性,10例脑脊液MOG抗体阳性,且滴度低于血清。(6)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显示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轻至中度升高,MOG+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170×10~6/L,蛋白质平均值321.09mg/L;MOG-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141×10~6/L,蛋白质平均值353.42mg/L。两组氯化物水平轻微下降,葡萄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上述数据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534—1.862,P>0.05)。(7)两组患儿大多数急性期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或)甲强龙冲击治疗,70%以上的患儿急性期症状迅速消失,至随访终点MOG+组仅4例患儿遗留偶尔头痛、头晕症状,MOG-组则有2例患儿出现偏瘫、共济失调的严重后遗症,提示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儿预后更好。(8)MOG+组患儿复发率为22.2%(4/18),复发间期平均13.75个月,复发后复查MOG抗体仍为阳性。MOG-组复发率为12.5%(3/24),复发间期平均10.60个月。结论:IIDDs中初发表现为脑炎的患儿应注意筛查MOG抗体;MOGAD患儿精神行为异常和视觉症状更为突出,脑炎表型常见;MOGAD中丘脑病变比MOG抗体阴性的IIDDs患儿更常见;MOGAD中存在皮层病变的患儿更有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其他文献
目的:对首次接受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随访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状态,探讨2型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方式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旨为对患有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与术后随访提供借鉴与经验。方法:
全球肥胖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是一项重大的健康挑战,同时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遗传是导致肥胖的先天要素,而环境相关问题、内分泌调节异常、炎症、肠道菌群、活动等因素是导致肥胖症的后天因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作为食品功能添加剂已被美国FDA许可加入各种食物中,其独特的降脂生理功能使得CLA成为当前减肥研究的热点,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病人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blets TAF)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此类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案,以达到为此类病人提供更优的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目的。方法: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潍坊市中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
目的 本研究拟探索蛋白激酶C-δ(PKC-δ)在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与NOD样受体包含CARD结构域蛋白4(NLRC4)的关系,为机械通气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共36只,体重平均200~250 g。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自主呼吸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肺损伤模型组(V组)和机械通气肺损伤联合PKC-δ特异性抑制剂KAI 9803干预
目的:探讨在劈离式肝移植术中供肝IV段门脉重建技术对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的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例劈离式肝移植右三叶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进行IV段肝门脉重建分为两组,其中未进行门脉重建组(对照组)6例,进行门脉重建组(重建组)13例。观察两组受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危险因素,并着重分析肌量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T2DM患者322例,根据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分为肌量减少组(152例)与非肌量减少组(170例)。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体格检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颈部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检
目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供体/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早期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而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手术的166例病人。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从肝移植术前评估,术中记录和术后各项指标及随访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目的:分析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Malignant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血清表
目的:探讨血清代谢产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0-2期(轻中度)和S3-4期(晚期肝纤维化)的区分能力,以及其关键代谢物α-酮戊二酸(α-KG)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接受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57例和80名健康对照(HC),其中测试组160例,验证组77例。乙型病毒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均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采集受试者血清,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膜性小囊泡,研究表明外泌体内含物中的微小RNA(Micro RNAs,mi RNAs)可能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起到一定作用。mi 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为转录后水平调节因子,mi RNAs的差异表达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帕金森病。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外泌体中有表达差异的mi RNAs,对有表达差异的mi RNAs进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