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内蒙古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和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本区花岗质岩石的分布特点和岩石组合特征;测定了花岗质岩石的侵位年龄;进而分析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岩浆源区的性质;同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划分出本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并揭示突泉-科右中旗地区花岗质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研究区4个地方的花岗质岩石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样品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41±3Ma,宝格吐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26±1Ma,巴彦乌拉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48±1Ma,马家屯早白垩世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25±1Ma,结合本区已有的花岗岩年代学研究资料,可将本区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四个期次。通过矿物组成、主微量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岩石成因判别、元素协变关系和岩浆源区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孟恩陶勒盖花岗质岩石为S型花岗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宝格吐花岗质岩石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其岩浆源区具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巴彦乌拉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为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马家屯花岗斑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源于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资料,我们推测突泉—科右中旗地区中三叠世S型花岗岩可能反映了古亚洲洋闭合同碰撞时期区域性挤压的构造背景;晚三叠世高分异I型花岗岩可能属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而晚侏罗世A2型花岗岩的形成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背景;早白垩世高分异I型花岗岩于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造成的弧后伸展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