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随机活检在基于风险的阴道镜检查中的前瞻性观察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随机活检在基于宫颈高级别病变风险阴道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因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异常而转诊阴道镜的患者201例,所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检查前未行任何治疗。根据转诊阴道镜指征中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HPV分型结果及阴道镜拟诊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即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统计分析不同风险分组患者定位活检和随机活检病理结果。病理结果分为≤CIN I和≥CIN II,其中病理结果≤CIN I者包括慢性宫颈炎、宫颈HPV感染和CIN I,而病理结果≥CIN II者包括CIN II、CIN II-III、CIN III和浸润癌。根据宫颈定位活检及随机活检在确诊宫颈高级别病变方面的比较分析,明确宫颈随机活检在不同风险分层患者中的必要性与意义。结果1.本组患者经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者53例(26.37%),其中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及高风险组患者HSIL诊断率分别为8.82%、27.27%和73.91%,高风险组患者HSIL诊断率明显高于中风险组及低风险组(χ~2=37.606,P=0.000)。经两两比较:高风险组患者HSIL诊断率高于中风险组或低风险组患者(P<0.05),中风险组患者HSIL诊断率高于低风险组患者(P<0.05)。在病理诊断最终结果证实≥CIN II的53例患者中,定位活检漏诊率为5.66%。2.宫颈高级别病变低风险组患者68例,最终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II者6例(8.82%),定位活检和随机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477,P=0.000),在定位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II的6例患者中,随机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II者仅为2例。3.宫颈高级别病变中风险组患者110例,定位活检和随机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95,P=0.010),最终病理诊断≥CIN II者30例(27.27%),仅为随机活检确诊者3例,定位活检漏诊率为10.00%。4.宫颈高级别病变高风险组患者23例,最终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II者17例(73.91%),定位活检和随机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38,P=0.191)。在定位活检病理证实≥CIN II的17例患者中,随机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II者仅为4例。5.本组患者阴道镜拟诊结果≤LSIL者,与最终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72%;阴道镜拟诊为HSIL者,与最终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0.00%。结论1.基于风险分层的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2.针对转诊阴道镜中的低风险患者,阴道镜检查下随机活检对宫颈病变诊断价值有限,因此不建议进行随机活检,而在中风险及高风险患者阴道镜检查中,应在定位活检的基础上增加随机活检,有助于减少中风险患者定位活检的漏诊,有助于明确高风险患者宫颈病变范围,减少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风险。3.阴道镜检查的准确性及风险分层管理还受阴道镜检查医生的水平和经验影响,在后续规范阴道镜检查时,应加强阴道镜医生的培训。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一种360&#176;移相器线性条件进行了分析。从线性要求出发,求出了对变容管的引线电感及结电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要求。并研制了一个工作于11GHz 的360&#176;移相器,此
提出一种基于图嵌入正则化的人脸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构造非监督最优类可分准则,基于图嵌入理论,求解该最优类可分准则下的最优投影向量,在非监督的图嵌入框架下利用样本局部类别信息提高人脸识别率,降低矩阵计算复杂度。在典型的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对的卫星网络密钥协商协议,分析卫星网络的特点,给出协议实现过程。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不存在密钥托管问题,能抵御主动攻击,会话密钥协商满足不可控
本文讨论了两种窄边和两种宽边3dB波导裂缝电桥的特性,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其结论可供工程设计者选用时参考。
本文运用旋转模技术设计并采用独特的调谐和耦合新方法研制的U频段电视双工器,其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本文提供了分析旋转模滤波器的一种方法
微分方程的振动性理论是微分方程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它具有深刻的物理背景和数学模型。近年来,这一理论在应用数学领域中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重视。有大批学者
一直以来人类致力于绿色节能发光材料的研究,其中白光发光二极管具有广泛良好的应用性,它们具有高效节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还因为其绿色环保而广受青睐,被誉为第四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