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反贫困中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的反贫困在过去都是由政府主导下完成的,在这一逻辑之下,本来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扶贫措施(比如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也处于政府的强干预之下,这就造成了市场机制的困局,必然造成市场化扶贫方式遭受挫折,本文中一些案例,如偏桥村、空山乡村、西江苗寨、高坎村等出现的问题都说明了这一点。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对市场化扶贫手段进行反思。从理论上讲,市场化扶贫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本文的许多案例以及相关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有效的扶贫手段为何在实际中却频频遭遇失败,究其原因在于市场化扶贫手段的本质还在市场,其逻辑必然遵循市场规律,但当前的政府主导模式必然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因此,鉴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理清市场化扶贫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如何理顺这一关系,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实质上,市场化扶贫手段,运用的是市场机制,依靠的则是市场主体,市场化扶贫实际上就是政府在扶贫过程中,引入以利益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代替政府实现扶贫责任的一种扶贫方式,这就意味着,市场化扶贫本质还是需要发挥市场的有效性,政府为了发挥市场的有效性必须退出主导地位,在市场化扶贫中充当市场主体的引导者,同时,政府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同时政府应充分扮演好“监督者”,“服务者”,“协调者”角色。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论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其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是关于前人对政府职能的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市场化扶贫中的政府角色研究等,了解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依据,因此,在本章,本文主要介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定义及相关内容,并对政府角色给予简单的讨论,为后文论证市场化扶贫政府角色的调适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市场化扶贫的有效性、市场化扶贫的实践案例以及实证分析总结出市场化扶贫中政府应该承担的角色。其中,第三章论述市场化扶贫的有效性,从市场化扶贫的演变、市场化扶贫有效性的案例、实证分析以及市场化扶贫还存在的问题等多角度论述市场化扶贫的有效性。第四章主要通过市场化扶贫的实践探求政府的角色逻辑。首先通过一些案例表明市场化扶贫中存在政府的角色不适,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角色不适的原因,以此为逻辑对市场化扶贫中政府的角色提出相关建议。第五章则是从市场化扶贫中政府应承担的职责逻辑启示市场化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然后对市场化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研究进一步延伸,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中启示对一些经济问题分析。第六章作为本文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接着反思本文研究的不足,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完善研究提出展望。二、本文研究市场化扶贫的主要通过相关案例及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市场化扶贫中政府的角色及调适研究。本文的研究体现了以下创新:1.更多对市场化扶贫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市场化扶贫本身,缺乏全局的眼光,而市场化扶贫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市场化扶贫的逻辑必然在蕴含在整个市场经济的逻辑之中,从整个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出市场化扶贫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是本文在研究思路方面的创新。2.采用具体案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加强了论证的充分性,这是本文在政府角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创新。3.对政府在市场化扶贫角色的定位,更多学者仅仅立足政府扶贫这一角色,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扶贫,其对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不清,难以有效落实,本文则以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存在悖论,因此提出政府在市场化扶贫中发挥引导者角色,这是本文研究结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