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醇作为B族维生素类物质,因其具有促进脂肪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加快鱼类生长等优点而在水产营养上被广泛应用。以往关于肌醇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纯化饲料的基础上,但随着近年来实际生产中草鱼饲料脂肪水平的不断提高,饲料中肌醇的适宜添加量也应随着日粮脂质水平的变化而调整。基于此,本实验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在实用饲料配方中分别添加0(对照)、50、100、150、200、300和400 mg/kg肌醇,配制成7组等氮(30.78%)等脂(6.04%)的饲料。每组饲料设4个重复,每重复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5.00±0.15)g的草鱼25尾,养殖56 d,展开两方面的研究:1.实用饲料添加肌醇对草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和抗氧化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100~150 mg/kg肌醇能显著提高草鱼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2)随饲料肌醇添加水平的上升,草鱼脏体(VSI)和肝体比(HSI)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肥满度(CF)在各组间则无显著差异;3)肌醇的添加显著增加了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4)100 mg/kg的肌醇添加水平可显著促进草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肌酸激酶及Na~+,K~+-ATP酶的活性,且在该水平下草鱼前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提高;5)当肌醇添加水平为100~150 mg/kg时,肝脏、肌肉和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实用饲料添加适宜的肌醇可显著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促进肠道的发育,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增强肝脏、肌肉和肠道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以FE和SGR为效应指标,草鱼实用饲料中肌醇适宜添加量为90.3~96.4 mg/kg。2.实用饲料添加肌醇对草鱼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饲料肌醇添加水平的上升,肝脏脂肪含量先升后降,在50~300mg/kg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在100 mg/kg组达到最高值。肌肉脂肪含量则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00 mg/kg组达到最小值,100~400 mg/kg添加水平差异不显著;2)肝脏和肌肉中的肌醇蓄积量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其中肝脏肌醇含量在150~400 mg/kg添加水平达到显著差异,肌肉肌醇含量则在200~400 mg/kg添加水平达到显著差异,但二者均在20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随肌醇添加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LDL-C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在100~150 mg/kg添加水平达到最大值。相反,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00~150 mg/kg添加水平达到最小值;4)添加肌醇显著增强肝脏和肌肉中肉碱脂酰转移酶(CPT-I)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当肌醇添加水平为100 mg/kg时,肝脏CPT-I的增幅比例低于ACC的增幅比例,肌肉则相反;5)随饲料肌醇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葡萄糖(GLU)含量则逐渐上升,并在400mg/kg添加水平达到最大值,而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累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6)50~300 mg/kg的肌醇添加水平能显著影响草鱼肝脏和肌肉中相关糖酵解酶的活性。随饲料肌醇添加水平的升高,肝脏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羧基酶(PK)活性均先升后降,但果糖-6-磷酸激酶(PFK)、柠檬酸合酶(CS)活性则呈相反的趋势;7)当肌醇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果糖-1,6-二磷酸酶(FBP)、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适宜的肌醇添加促进了脂肪的消化,加快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使肝脏升脂、肌肉降脂。此外,肌醇的适宜水平能够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糖酵解过程,但并不是所有关键酶都能够保持同步一致的反馈响应。然而,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异生过程也保持在活跃状态,因而最终导致草鱼血糖浓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