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结核后肺癌(lung cancer with previ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LCWPTB)是发生在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病基础上的肺癌(lung cancer,LC)。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55例肺结核后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血清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水平和胸部影像学特点,以及探讨肺结核后肺癌预后相关因素。旨在提高医疗工作者对肺结核后肺癌的认识,并为肺结核后肺癌早期诊断、合理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4年03月至2014年08月期间诊断为肺结核后肺癌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调查,共获得完整病例55份。同时选择同期5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构成比等方法描述肺结核后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胸部影像学特征;对55例患者的16个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生存分析,推测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最后将两组5项TAA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TAA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结果:1.55例肺结核后肺癌患者的男女之比约为5:1,既往肺结核病史中位时间为7年,5年之内并发肺癌的占41.8%。病理类型为:鳞癌24例,腺癌17例,其他病理类型14例。肺癌分期中晚期(III/IV期)占63.64%。2.肺结核后肺癌和肺结核的临床特征相似,对比分析仅咯血或痰中带血、消瘦乏力、胸背部疼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截止随访结束,累计死亡48例,最长生存时间为58.8个月(仍然存活),最短仅为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7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49.1%,3年累积生存率12.7%。4.Kaplan-Meier法分析得到肺结核活动性、合并症(COPD贫血)、肺癌分期、抗癌治疗方法、肿瘤直径大小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肺结核活动性(RR=2.38,95%CI:1.22~4.64)、合并贫血(RR=3.39,95%CI:1.05~10.90)、肺癌分期(RR=2.24,95%CI:1.52~3.30),抗肿瘤治疗方案(RR=0.58,95%CI:0.42~0.80)为影响肺结核后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肺结核后肺癌兼有结核、肺癌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结核病灶与肺癌同侧同叶21例(38.2%);同侧不同肺叶者15例(27.3%);异侧肺者19人(34.5%)。6.5种TAA在肺结核后肺癌种的检测水平仅有CA199、CEA、SCC对肺结核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登指数由高到低的分别是SCC(0.546),CEA(0.543),CA199(0.468),CA125(0.306),FER(0.151)。ROC曲线分析得到AUC由高到低的分别为CEA(0.91),SCC(0.85),CAl99(0.73),FER(0.58),CAl25(0.55)。结论:1.肺结核后肺癌人群年龄偏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肺结核病后的5年内发生肺癌危险性较大。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Ⅲ期和Ⅳ期所占比例大。2.肺结核后肺癌易误诊、漏诊,需注意肺结核患者若出现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明显消瘦乏力、顽固性胸背痛等要警惕癌变可能性。3.肺结核后肺癌确诊后抗肿瘤治疗方案中应以手术为主,再结合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对于结核处于活动期或治疗期患者需酌情配合抗痨治疗。4.这类癌症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生存时间受综合因素影响,结核处于活动期/治疗期、合并贫血、肺癌分期晚、非综合性抗癌治疗提示患者预后欠佳。5.定期对高危肺结核人群行胸部CT检查、血清TAA(尤其是CA199+CEA+SCC)检查有助于肺结核后肺癌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