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不仅是位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而且还是卓有成就的文学家。郑板桥一生虽然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著作,但其美学思想却散见于具体的艺术创作题跋及诗文中。本文选取了从美学角度研读郑板桥作品,通过解读作品的潜台词,以挖掘其“狂怪”、“传奇”、独特的艺术创作实践背后的深刻美学理论价值,从而深化对郑板桥艺术的研究。本文共分三部分对其进行系统阐述:首先从郑板桥的生平思想谈起,着重论述了郑板桥穷苦曲折的生活历程造就了他坚强而敏感的心灵。即从郑板桥所生活的封建社会末期政治上的黑暗、丑恶、腐朽的社会背景及明中叶之后启蒙思潮的兴起的文化背景中,揭示出郑板桥复杂的矛盾性格及思想,郑板桥在现实的矛盾斗争中挣扎,这种矛盾性反映在他艺术创作上,是他艺术上的不断升华和超越,最终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围绕着郑板桥的艺术成就进行展开论述,分别就其诗文、书法、绘画的不同的角度分析他的艺术成就及特点。从整个艺术门类来看,郑板桥的各种艺术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也许并不是最为突出的,但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而论,他的各种艺术又是富有创造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最后根据郑板桥的艺术实践及相关题跋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深刻地探讨,从美学角度提出了以下四点:(1)“心血为炉,熔铸古今”——强烈的表现意识;(2)“怒不同人”——鲜明个性特点;(3)“慰天下劳人”——深厚民本思想;(4)“挺然相斗一千场”——崇高的战斗精神。这种战斗精神打破了古典以和谐为美的特点,在矛盾中趋向近代崇高,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