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除了胆结石和饮酒之外,高脂血症亦成为胰腺炎发病的主要病因。本文将就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中医对AP的认识进行综述。AP并发高脂血症的比例在各家报道虽存在差异,但多在12%~38%,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全部AP的6.9%-12.6%。高脂血症和AP的关系可以概括为:(1)高脂血症与AP同源性;(2)AP导致一过性高脂血症;(3)高脂血症导致或加重AP。但多数认为,AP可能引起血脂的轻度升高,但当血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时可直接诱发AP,是AP的病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高血脂主要影响胰液的分泌、诱发胰腺微循环障碍和损伤胰腺腺泡细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血淀粉酶升高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且早期易出现器官衰竭,后期易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和脓肿。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患者来院时的血TG水平:(1)血TG≥11.3mmol/L的AP,在排除胆道梗阻等诱发因素后,便可确诊为HLP;(2)当血TG为5.65mmol/L~11.3mmol/L,且出现乳糜状血清时,亦可诊断为HLP;(3)血TG<5.65mmol/L,即使其高于正常范围,也不能诊断为HLP。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在常规治疗胰腺炎的基础上,尽快降低血甘油三酯至安全范围(TG<5.65mmol/L)。血液净化治疗有利于重症病人快速降低血脂,阻止胰腺的坏死和脏器功能衰竭。反复发作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特点,本病治愈后应通过口服降脂药物和饮食调节控制血TG<5.65mmol/L,以防复发。我国传统医学对胰腺炎早有认识。胰腺的解剖位置及功能在中医学中归于脾的范畴。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胃脘痛”、“胁痛”、“膈痛”、“腹痛”、“胃心痛”、“脾心痛”等病证范畴,发病部位在脾、肝、胆和胃。病因病机早期为气滞食积,或肝胆脾胃郁热,随后进一步演变为热毒炽盛,病至后期则表现为脾胃亏损,气阴两虚。辩证依据脏腑辨证或六经辨证。已有多家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报道。目前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特点,规范诊治原则,探讨新的治疗方法。规范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体系,筛选疗效确切的单味中药和有效成方,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