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与杓型高血压、非杓型高血压及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关系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脉血中的Th1、Th17、Th2、Treg等及其相关指标,以求进一步明确Th1、Th17、Th2、Treg等水平与杓型高血压、非杓型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可为高血压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治疗角度,为精准免疫治疗提供靶点,达到控制靶器官的损害,同时保留必要的免疫力。方法:本研究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同期住院且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人群,根据动态血压的变化趋势,将他们分成杓型高血压组、非杓型高血压组,记录每组研究者的性别、血压相关指标(SBP、DBP、平均动脉压等)、尿素、尿酸、血脂系列(TG、TC、LDL-C、HDL-C)、Th1、Th2、Th17、Treg等及相关细胞因子、Hcy、Cys-C等指标。将24h动态血压得到的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回归分析可绘制一条直线,计算该直线的斜率β,AASI为1-β。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分别以杓型、非杓型患者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预测它们与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杓型组年龄、AASI水平较高,杓型组AASI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年龄、AASI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杓型组24h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平均值较高,杓型组24h收缩压平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水平较高,高血压(杓型+非杓型)组24h收缩压平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平均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杓型组Th1/%、IL-17、IFN-γ较高,Th2/%、Treg/%、IL-4、IL-10水平较低;杓型组Th1/%、IL-17、IFN-γ水平较高,Th2/%、Treg/%、IL-4、IL-10水平较低;高血压(杓型+非杓型)组Th1/%、IL-17更高,Th2/%、Treg/%、IL-4、IL-1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IL-17、IFN-γ水平更高,Th2/%、Treg/%、IL-4、IL-10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血压组、杓型组、非杓型组IFN-γ与Th1呈正相关,Th2与IL-4呈正相关,Th17与IL-17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结果显示高血压(杓型+非杓型)组Th17/%与24h收缩压平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24h舒张压平均值、白天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Treg/%与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夜间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IFN-γ与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夜间舒张压平均值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杓型组Th1/%与24h收缩压平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呈正相关;Th17/%与白天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IFN-γ与24h收缩压平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夜间舒张压平均值、24h舒张压平均值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杓型组Th17/%与24h舒张压平均值、白天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IL-2与24h收缩压平均值、白天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平均值、24h舒张压平均值、白天舒张压平均值、夜间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IL-6与白天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IL-17与24h舒张压平均值、白天舒张压平均值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果显示Th1/%与年龄、HDL、血糖呈正相关,与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Th2/%与HDL、LDL、TC呈正相关,与年龄、Hcy呈负相关;Th17/%与AASI、尿素、肌酐呈正相关;Treg/%与年龄、AASI呈负相关;IL-17与年龄、AASI、Cyc-C呈正相关,IL-4与年龄、AASI、Hcy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以非杓型高血压为结局,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h1、Th17为非杓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Th1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危险增加0.271倍;Th17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08倍。结论:1.在非杓型组的患者Th1、Th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Th2、Treg低于健康对照组;同时伴有较高的IFN-γ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相反,非杓型组患者的Th2和IL-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中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接近于1,提示血管僵硬度高。2.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杓型高血压、非杓型高血压及血管僵硬度有关。3.Th1、Th17为非杓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组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评估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探讨CPET评估指标与CHD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2.通过探讨CHD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运动耐量相关性分析,为CHD患者进一步的心脏康复及改善近远期预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构成、基本资料、危险因素、就诊时间、胸痛部位及性质、伴随症状及诊疗、转归,提高公众对急性胸痛的认知,优化急诊科医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0月16日至2020年10月15日因急性胸痛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1.根据是胸痛具体病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rol ratio MHR)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相关性,并明确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纳入在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的中老年患者196例(年龄≥45岁),纳入患者均已完善颈动脉超声、心电图、血常规、肝功、
在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常会遇到数据缺失。根据数据的缺失情况,使用妥当的方法处理缺失值关系着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对数据缺失的模式、比例和常见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对基于R语言程序包mice的多重填补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以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例,展示和对比基于多重填补数据集、缺失数据集和原始数据集的广义线性模型的结果。结果表明,多重填补可以很好地对定量变量、二分
流域径流过程与大尺度气候因子之间存在遥相关关系,如何从众多的水文、气象、大气环流及洋流等因子中找出与径流密切关联的因子,是中长期径流预报的一个难题。将基于贝叶斯优化(SMAC框架)的随机森林模型应用于对水文、气象、气候因子构成的高维度因子集进行因子选择,根据变量重要性评分挑选对月径流影响较大的预报因子,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支持向量回归径流预报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金沙江流域,相较于线性
目的:探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运动风险低危患者行家庭II期心脏运动康复的效果,并与医院II期运动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术后出院的运动风险低危冠心病患者108例。参考患者意愿分别组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院内康复干预组(医院组)、家庭康复干预组(家庭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都予以健康教育、并执行出院医嘱;医院组和家
目的:现有的研究尚未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或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但一些研究表明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的自发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及住院存活率高于安慰剂。然而相较于这些短期的预后,我们更关注的是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未来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骤停患者长期的预后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
目的:(1)探讨STEMI患者住院心脏康复的疗效。(2)比较心脏康复中心与家庭心脏康复的疗效,探索家庭心脏康复模式。方法:入选我院STEMI患者共103例,康复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入院后8小时内给予院内心脏康复,出院后康复组患者分为康复中心组25例,家庭康复组26例,分别给予中心与家庭心脏康复治疗。分析住院心脏康复的疗效及比较心脏康复中心与家庭心脏康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转接蛋白(Nitric oxide synthase 1 adapter protein,NOS1AP)部分基因位点变异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关系。方法:入选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太钢总医院)2018年6月~2
目的:探讨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第一组采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模式,第二组采用常规功率消融模式,高功率组消融功率45W,常规功率组消融功率35W,相同AI值指导消融(前壁480、底部450、顶部400、后壁380)。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隔离(P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