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世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社会老年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公众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据IOF(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道,目前全球OP患者已达2亿。因此,如何做到早期预防并有效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研究运动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客观评价运动疗法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运动疗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中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单纯阿仑膦酸钠组(对照组)和阿仑膦酸钠加运动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分批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太极拳和五禽戏的教授,并针对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作详细宣教,两组患者均口服药物(福善美70mmg、每周一次,钙尔奇D 600mg、每口一次,阿发迪三0.25μg、每日一次)。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第二至四腰椎椎体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 BMC),血液指标:血钙(Calcium, Ca)、血磷(Phosphorus, P)、碱性磷酸酶(Alkalin phosphatase, AL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降钙素(Calcitionin, CT)、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TRAP-5b)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1,25-(OH)2D3)。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分别于课题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观察指标。课题研究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督促其参加运动并按时服药,及时解决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尽量减少病例脱落。结果①骨密度值变化:治疗后两组腰椎、股骨颈BMD、BMC均有增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腰椎BMD、BMC、股骨颈BMD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股骨颈BM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液指标变化: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a的含量较治疗前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的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但只有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p含量均下降、CT含量均上升、PTH含量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RAP-5b含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1,25-(OH)2D3含量均升高,治疗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阿仑膦酸钠加运动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阿仑膦酸钠组(对照组)均能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血液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②运动和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