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与文化的关系及影响科技创新的文化因素近年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技创新文化研究不是研究科技创新本身,而是理解、把握科技创新的一种独特视角,一种思考方式,是对科技创新的进化、特征和功能进行文化思考的结果,是将科技创新的“内部的”社会学和“外部的”社会学在文化的框架下的统一。综观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史,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任何科技创新活动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积累的结果,科技创新有其社会物质文化的源泉,有其社会精神文化的基础。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的作用机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按照科技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科技创新发展根植于特定社会情境,科技创新的演替由群体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因素决定。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科技创新尤其是对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观同样起到“建构”的作用。其次,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建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就是文化对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渗透与影响。文化思想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题目的选择、科技创新方法的设计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理论解释等渠道,渗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再次,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建构”,还表现在文化影响着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文化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具体表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使科技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使科技创新实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合适的文化对科技创新起到正面激励作用,反之则对创新起扼杀作用;文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起到“综合性”作用。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创新主体的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等等来对科技创新的实施发生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与内在的,但同时也是深刻的并更带有广泛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有益于科技创新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重人伦”思想是与当代科技创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相适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官轻民和重文轻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与合理的社会关系;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实行教育创新,为创新实践提供更适宜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