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轮独立驱动车辆动力学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ju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WID/AWIS(全轮独立驱动/全轮独立转向)车辆是一种新型车辆,其所有车轮均可独立驱动、独立转向,具有比传统车辆更多、更灵活的转向和驱动组合,能够提供更多的运动模式(如零半径转向、蟹行、横移等),具备更好的动力性、操纵性和主动安全能力,代表了先进车辆研究的前沿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底盘操纵控制是AWID/AWIS车辆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具有全轮独立驱动(AWID)特性车辆的前轮转向控制(FSC)问题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此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开发相应的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与验证。论文研究思路主要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车辆动力学协调控制的基本思想,建立动力学协调控制体系结构。在该部分中,将AWID车辆看作为一种具有驱动冗余的移动机构,分析了冗余驱动系统的特性及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冗余系统性质以及研究现状,设计一种车辆动力学混合式控制体系结构,论述控制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给出车辆动力学协调控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研究车辆车体动力学的稳定控制问题。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对影响车辆动力学稳定性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一种基于“前馈+最优状态反馈”策略的车体(整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方法,以及实现车辆动力学协调控制的总驱动力和总横摆力矩。第三部分研究基于轮胎力的最优分配算法。论文以经典的数学优化为主要理论基础,借鉴冗余驱动机器人和航天、航空器等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分别基于梯度投影优化算法、基底排序优化算法和Lemek优化算法的三种有约束多目标轮胎力最优分配算法。论文重点对待分配的期望总驱动力/力矩和分配后实际产生的总驱动力/力矩之间的误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力/力矩匹配精度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了所开发的三种分配算法的性能,并指出优选算法。第四部分是基于轮胎力最优分配的车辆动力学协调控制方法的仿真和验证,进行车辆动力学协调控制仿真研究,并对不同条件下的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论文所获成果可为AWID/AWlS车辆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也可推广用于非AWID/AWIS车辆的动力学控制和主动安全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建设节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
钕铁硼(NdFeB)是计算机、航天等现代科学技术领域重要的功能材料。氢粉碎工艺是制备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必备手段之一。目前的氢粉碎设备,依据控制理论优化控制工艺过程还处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异步电动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机电产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机发生故障和停止运行,不仅会损坏电机本身,而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电机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故障和预防故障的进一步恶化,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停产损失,并为实现状态检修创造条件。当异步电机出现故障时,故障信号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时变、短
混凝土是当代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加强混凝土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成为当今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或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直接在
换热器在工业部门应用广泛,对其性能指标的测试和研究对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开发专门的实验测试系统。但是换热器性能测试设备的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的存在,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是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获得对目标的准确描述与估计。通过在多源信息融合系统中引入资源管理,构建信息融合系统的多级闭环结构,可
井下探测机器人是针对目前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而研发的一款灾难救援用机器人。本机器人系统采用C/S结构,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平台监视并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与机器人之间使
体育视频因为其特有的魅力,在现今社会中广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对体育比赛视频数据的分析研究,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和商业价值。本文以足球比赛视频为例,研究了比赛视频中运动
近年来,非线性系统的分析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由于系统模型本身的非线性,使得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求解和控制设计陷入困难的局面,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没有取得令人振奋
焊缝跟踪是焊接自动化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而目前国内工业中所应用的弧焊机器人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价格贵且成本高,因此为了在国内推进弧焊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降低企业成本,开发具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