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滨岸湿地CH4和CO2的排放和吸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共同关注,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CO2和CH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中,CO2占70%,CH4占23%,它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增温贡献分别是60%和15%。碳素循环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一直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全球变化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生态系统碳素循环过程和碳通量特征进行着越来越深入的探讨。湿地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它是界于陆地和水体间过渡的一种特殊生态类型,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重要植物生长期内水位至少接近于地表;二是在土壤水处于饱和时段内,遍布喜湿性植物。湿地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湿地环境的水文特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湿地生物适应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结构及功能,而且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湿地是具有能量积累特征的生态系统。湿地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其具有“碳汇”的功能。湿地在化学元素循环中特别是CH4和CO2等温室气体的固定和释放中起着重要的“开关”作用,被称之为“转换器”。 湿地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研究湿地土壤CH4和CO2通量是研究湿地碳循环的关键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湿地研究成为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对于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国际上对人工湿地—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做了大量的系统研究报道,对自然湿地温室气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沼泽湿地、泥炭湿地和河口滨岸湿地。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研究深度也逐渐增强。在一些大型的河口地区,如密西西比河口、欧洲大西洋海岸的多个河口、波罗的海沿岸河口,以及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滨岸地区均开展了CH4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其排放和吸收通量,揭示了其源汇特征、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并建立了CH4排放速率的数学模型。 目前国内对于碳排放和吸收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田、森林和草原土壤,在自然湿地碳排放的研究方面还相对薄弱,我国拥有广阔的滨岸潮滩,是我国自然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仅在南方红树林河口地区开展了一些CH4排放的研究工作。长江口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之一,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淤泥质潮滩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特有的河口过程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河口与海岸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对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欧风美雨”持续东来,至清末民初,“欧化”、“西化”思潮盛行,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中西文化的交锋自此便一直贯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西学输
为加速高校教务管理改革的进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了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管理、排课、选课等十几个模块组成。实现了
建设和运营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顶层设计,平台汇聚并提供多层次的工业信息化所需的云服务,实现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服务整合。
“纯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命题,它以“美”为本份和要素,欲在艺术创造中寻找一种“神圣美”。前期象征主义诗人多醉心于通过感官直觉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一个现实之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结合资本主义新变化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新认识,被称为恩格斯晚年社
在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退休”后的老年群体已引起社会的日渐关爱。但相对而言,那些处于临退休的“准老年”群体却往往被忽视而缺乏社会的关注
会展经济是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发达的会展模式和成熟的经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因此会展经
<正>自一九八三年在《西湖》杂志发表小说处女作《第一宿舍》,到二○一三年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出版,余华的文学创作刚好三十年。此三十年,也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新时期以
<正>1《酒国》、《受活》、《兄弟》三部长篇小说的作者莫言、阎连科、余华,是中国大陆当代文坛最富有灵魂活力的作家(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贾平凹等)。所谓最有灵魂的活力,是
节日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拥有着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然而,这些节日背后所包涵的文化内涵,如今却越来越被现代人忽视。特别是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