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感知技术中不确定推理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前陈旧的控制系统已经难以维持大规模传感设备以及人们的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情境感知的发展给这一发展瓶颈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法,其研究目的是能够给人们提供适应于当前情境的智能化控制,即“想人们所想”。但是在情境感知应用中,由于传感器等设备的技术限制,其获取的数据具有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使用它们推理获得的更高层次的情境信息依然保留着不确定性,这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对情境感知中的不确定推理的研究迫在眉睫。首先,本文在分析了现已有的情境感知框架的基础上,对情境系统进行了分层后提出了适应于不确定推理的情境感知框架,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境信息源分别设计了专门的采集模块。本体模型是情境系统一种规范化的表示,本文分析了D-S理论与本体模型构建上的可行性后,参照以往建模经验,对OWL本体建模方式的扩展进行了拓展,使其对D-S理论支持良好,并且适应于不确定推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用户行为建立了本体模型,为后续的推理过程提供了条件。其次,情境信息的预处理是保证推理正确执行的条件。本文在结合以往的粗糙集在数据处理上的研究,将该理论运用于情境感知中的不确定信息处理中,提出一种适用于情境感知的粗糙集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中采用Naive Scaler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再采用可辨识矩阵方法对粗糙集进行约简,使得约简后的结论能够作为D-S理论推理的重要依据。再次,不确定推理方法的是本文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分析并改善了D-S理论组合规则中存在的高冲突矛盾后,以粗糙集处理结果作为D-S理论信度值,同时利用Jena在本体推理上的优势,设计了一个基于D-S理论与本体逻辑相结合的混合式不确定推理方法。算例表明,该混合式情境感知推理方法具有可行性。最后,本文在智能家居环境中设计并实现了情境感知原型系统,并实现了信息预处理模块、情境感知服务端,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情境感知客户端。测试表明,本文设计的情境感知不确定推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可靠的推理效果。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在此过程中征用了城郊大量农用或集体土地,因此诞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在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方式中,住房安置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因而也衍生出大量安置社区这一特殊的城市居住社区形态。但这些安置社区往往存在着区位边缘化、规划僵硬、建筑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有的比较老旧的社区甚至面临二次拆迁等问题。基于此背景萌生了本文的研究题目,失地安置作为一个
通过对大量二语习得语料的收集与分析,得出会话分析与二语习得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会话修正、任务设计以及参与管理三个方面。本研究从其中的会话修正入手,结合真实的二语习得语
城市交通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存在着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盘活现有的国有资源、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一直是城市管理建设者关心和研究的课题。从“城市经营
准确的负荷预测有利于根据负荷变化提前制定合理的系统运行策略,是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基础,为提高建筑室内热舒适、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本课题主要以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中间产品的跨国界交换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布局,导致全球生产价值链的长度和中间产品的种类增多。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制造企业创造增值和利润的力量日渐衰弱,制造品中的服务中间投入开始成为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和增加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为整体“大而不强”,传统代工模式的保持使中国制造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我国只有通过加强制造产业
<正>爱一座城,也许是因为童年的欢愉总是短暂,令人留恋,也许是因为那时你正年少,热爱正当年,也许仅仅因为城里住了一个人,是你喜欢的那个人……一生只爱一座城,这理由简单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也是各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经之路。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必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发生巨大的变化。T公司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在厦门投资建设了第5.5及6代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厂。伴随“数据与信息化”的时代浪潮,该行业的各大客户也纷纷意识到信息化将给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不断对T公司的信息系统提出要求
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鲜产物,其具备的趣味性、互动性、实时性吸引了众多的受众群体。网络直播的打赏功能是其一大亮点,同时也是网络主播和网络直播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网络直播的便捷性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未成年人打赏失当问题。此类事件的频发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监管不到位、网络直播平台逃避责任、行业协会形同虚设成为了解决网络直播中未成年人打赏失当的重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