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五代时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不断完善,儿童的健康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在儿童的出生与抚养方面,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在中国传统医书、敦煌文献与壁画中有大量关于古敦煌地区儿童出生与抚养方面的资料。本文从唐五代时期敦煌医学发展入手,将医疗知识与风俗习惯结合起来,从“生育”和“抚养”两方面来探究唐五代时期,在敦煌儿童的生养过程中所体现的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由于传统社会中对男性的重视,民间常常会出现各种祈求生育男孩的行为,古敦煌地区也如此。敦煌地区的人们为求得生子常常进行一些祈子活动,如按照医药常识调理身体、向神灵祈子等。当妇女怀孕后,就会非常注重胎教与安胎,这从敦煌医药文献中有关安胎药方的记载中便可了解。由于中国古代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无论是产妇还是胎儿都会面临着极大的危险。除了运用医学手段接生外,民间还采用诸多带有迷信色彩的方式来祈求迷子平安。在此过程中,便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生育习俗。婴儿出生后,如何进行护理又是至关重要的。从敦煌文献中可以了解到,敦煌民众是非常重视对新生儿的起居料理及其喂养的。对于新生儿的喂养,古代医家主张母乳喂养,其方式主要有母亲亲自哺乳和雇人代乳两种。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疾病,敦煌遗书中大量的小儿医方,说明了唐五代时期儿童的健康问题已受到医家们及社会的重视。但由于医疗水平的有限,当医生未医治好患者疾病时,人们会采用其他途径来治病,如向宗教求救、迷信占卜等。在对儿童的抚养过程中,敦煌民众已经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行为对于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已经注意到了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能够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