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圣人”与“情人”的中国化研究——中国当代洋节日现象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节日以其“时尚、娱乐、狂欢、人性”等时代特征,并借助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伴随全球化的浪潮迅速传入中国,很快赢得中国年轻一代的青睐和追捧。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甚至触及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面对这一强大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节日被选取来探讨中国当代的洋节日现象,力求引导国人树立起科学理性的节日文化观,从而唤醒他们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记忆和对西方节日的文化包容,以此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有所贡献。  文章以西方洋节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和文化认同理论,以及跨文化比较法、心理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相关研究方法来探讨中国当代洋节日现象。以“圣诞节”、“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洋节伴随全球化的浪潮,借助媒体的宣传和商家的炒作,并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席卷中国。传播到中国的洋节,宗教色彩淡化,而娱乐色彩、狂欢色彩增强,从而使西方纪念“圣人”的圣诞节和追求“情人”的情人节变成了“娱乐狂欢的节日”。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以西方洋节为外壳,以中国文化为内核。逐渐中国化的西方洋节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丰富和繁荣中国节日文化、繁荣商业和缓解中国人生活压力的同时,却给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鉴于此种现状,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地引导西方洋节在中国的传播便成了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司法能动主义源自于美国20世纪以来一系列的司法实践,被视为一种自由主义的宪政传统,是一种新生事物,然而在短时间内却受到了民主国家的青睐。作为政治话语,司法能动主义在上
本文具体考察和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到2004年荆门区域的治水实践与国家介入和农民合作的关系,并讨论了个时期治水工作的缺陷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经过人民公社化后,国家的强
依法治国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中作为主题,这在我党史上尚属首次,可见依法治国是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十八大报告明晰了中国法治的进程,是从法律体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之久,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制定诸项边疆民族政策,是其帝祚绵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清朝在全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施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