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Ⅱ)在粉煤灰改良压实黏土垫层中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来源 :武汉轻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填埋场的垫层是填埋场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垫层对垃圾渗滤液起着防污阻渗的作用,也是阻挡垃圾渗滤液污染外部环境的最后屏障。现如今,垃圾填埋场垫层主要为压实黏土,本文采用粉煤灰来改良压实黏土垫层,探讨了通过粉煤灰来改良压实黏土垫层的可行性。本文基于等温吸附实验、土柱实验以及低温氮吸附实验等,对Cd(Ⅱ)在粉煤灰改良压实黏土垫层中的运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在固液比、反应时间、离子浓度、温度以及pH等因素影响下,对改良压实黏土垫层中Cd(Ⅱ)的吸附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改良压实黏土垫层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随着固液比的增大,Langmuir方程的两个重要参数最大吸附量及平衡离解常数逐渐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界固液比的概念;改良压实黏土垫层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60min内基本吸附稳定;随着离子浓度、温度以及pH值的增大,垫层的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强。2.在吸附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吸附作用的污染物运移的非线性控制方程。通过Fortran语言对土柱实验数据的结果进行反演,得出Cd(Ⅱ)在粉煤灰掺量分别为5%、10%、15%的压实黏土垫层的弥散系数。与黏土垫层相比,掺入5%、10%、15%粉煤灰后,弥散系数分别减少了 15.79%、28.21%、36.84%。3.压实黏土垫层的单层吸附面积、比表面积随着粉煤灰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没有掺入粉煤灰的黏土垫层吸附和脱附曲线的积分曲线呈“S”型,掺入粉煤灰后吸附和脱附曲线的积分曲线呈“抛物线”型。说明掺入粉煤灰后,黏土垫层的孔隙被填充,孔径的宽度也由非连续分布变成了连续分布。4.通过SEM表征检测出不同试样的表面形貌特征,表明粉煤灰可以填充到黏土的孔隙中致使黏土的孔径宽度减小,从而减小污染物在黏土中的弥散系数。
其他文献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为其高容量、环保、循环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便携电子设备中。但是目前商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更高容量、更好的安全性能、更高功率性能的要求。因此对于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合金类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类负极材料有着导电性差、体积膨胀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循环稳定性。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碳包覆改性方法,针对二氧化钛(T
光学元件表面存在疵病,会导致光学系统的性能下降,因此在实际的加工、组装环节,元件的疵病检测至关重要。目前针对表面疵病的检测主要有散射能量法和成像法两大类,散射法的优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拟数据删除方法的统计诊断。首先介绍了线性模型基于数据删除模型的诊断方法,其次针对误差相关的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提出了拟数据删除模型,然后证明了当回归模型的误差是独立的时候,拟数据删除模型和数据删除模型在回归参数估计上的渐近等价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仿真模拟,说明拟数据删除方法的有效性。
中国的钢铁行业是“去产能”的重点行业,须在2016到2020年的4年间淘汰11.5亿吨粗钢产能。由此造成的多余装备制造能力、二手装备、产业资金和专业人才都需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项目承接。中国钢铁行业于2017年初成立了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简称“Z联盟”)。本文从该行业联盟的高度,为所有成员构建了一个符合本行业海外投资项目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框架,并且将该框架在一个莫桑比克钢铁项目的尽职调查中进行了实
评分规则是有氧踏板比赛评判的依据,也是衡量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标尺,规则的修订对有氧踏板项目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引导作用。自有氧踏板项目列为世锦赛比赛项目以来,有氧踏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维形貌测量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条纹投影技术因其无接触、快速、高精度等优势在工业检测、虚拟现实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
全球每年因水稻真菌病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因此水稻真菌病害早期检测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卫星遥感、光谱法、核酸法等检测水稻真菌病害,但上述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在河渠上修建了大量拦河闸(节制闸)和蓄排兼用水闸,除了行洪、排水期间,大部分多孔水闸经常出现少数孔小开度开启运用的情况,导致主流在闸后扩散不充分,水流流态复杂,出现二次水跃,冲刷下游河(渠)道,从而威胁到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实际工程中,消能工往往工程量较大,费用较高,鉴于此,拟在闸后消力池设置一种体型较小且造价经济的新型辅助消能工——交错式挡坎,它通过反击作用消能并将主流分散成多
随着智能设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然顺畅的人机交互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份识别的方式也逐渐由密码等方式向生物特征识别方式转变。说话人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中的一
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由无线信道广播特性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物理层安全技术是一项利用无线信道物理特征实现信息安全传输的技术,有效克服传统加密技术依赖窃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