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赵树理在其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农民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乡村识字人形象,这些人虽然也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和普通的、不识字的、没有文化水平的农民,即所谓的“文盲”又有所差别。这些乡村识字人形象在赵树理小说中多次出现,他们不但在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构成了赵树理小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即赵树理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问题。赵树理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乡村识字人形象,他们分别是为农民谋实利者、积极参加农业生产者、农民利益损害者和看不起农民和农业生产劳动者,这四者有一个共同特征——识字。通过阅读文本,读者能够感受到赵树理对这一批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赵树理小说中塑造的乡村识字人这一人物形象谱系进行梳理和分类,力图勾勒其作品中乡村识字人形象的整体面貌和个体形态,体悟作者对乡村识字人群体所持的特殊情感,进而探讨乡村识字人形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把握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塑造的意义和局限。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立足于文本,对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进行分类,根据这些人物的共性特征,将他们分为为农民谋实利者、积极参加农业生产者、农民利益损害者以及看不起农民和农业生产劳动者四种类型,在对乡村识字人形象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归纳出乡村识字人形象的整体面貌和个性特征,进而更加深入地体认赵树理这位乡村小知识分子对乡村识字人群体的情感态度。第二章则是结合时代背景、作家身份等方面的内容来探求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的塑造缘由,主要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政策、赵树理的农民出身和农村生活经历以及赵树理身上的知识分子气质和修养等方面入手,力图由此来看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的成因。第三章是在对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进行梳理和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分析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的意义和价值,即通过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的塑造来看赵树理对知识的认知与思考、对合格的乡村识字人的呼唤与期待、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审视与思考以及对城乡差别问题的揭示与思考。第四章是回归具体小说文本,从人物形象意识形态化和人物个体形象单一化、群体形象类型化等方面来分析赵树理小说中乡村识字人形象在艺术表现上的缺陷和不足。
其他文献
2004年是吉林省旅游业的又一个丰收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去年吉林省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19.98万人次,同比增长11.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2.4万人次,同
《论语》一书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古代器物,其哲理之中更是引述了不少的器物,它们高超的手工艺技术水平以及精神内涵是为孔子引用的原因。孔子言语中所提及的器物都是礼仪制度的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金融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更加速了我国各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各商业银行,都将“理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党中央部署,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较论证,形成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
报纸
红色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与强烈的时代价值,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要坚持弘扬红色精神,发挥其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期刊
多媒体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多媒
日前,广西南宁市发改委正式印发《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猪肉价格临时干预的通知》。从9月1日起,南宁市在青秀区麻村农贸市场等10个市场设立定点摊位。每个摊位每日
学位
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截至目前,天长市已建社会组织党组织54个,其中社会团体建党组织34个,社会服务机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在一般人眼中,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