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国际空间站基本概念、特点和结构功能等问题的深入探究,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及其法律小组委员会制订的五部有关外空活动的条约为基础,结合其它相关条约和约定,主要从国际空间站的管辖权、所有权、内部责任、外表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权利的角度,详尽分析了国际空间站相关的法律框架。文章认为现行有关条约虽然对外层空间的相关法律问题做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但尚不完善,仅具有法理上的指导意义,不能够适应现实需要。因此,外层空间的立法问题,现在己逐步成为法律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同时,对外层空间的立法完善不能只靠一国之力,需要各国间的密切合作。《外空条约》第9条就提出了国际合作的原则。就国际空间站这一外空中很重要的存在来说,国际合作意味着各国,特别是具有外空活动能力的国家之间的积极合作态度和协调行动,来促使相关法律得到不断完善,把相关条约具体化,使之更加合理,同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文章的第一部分从一般基础和特定基础两个方面探讨了国际空间站的法律基础问题。其中一般基础主要是指与国际空间站相关的国际空间条约与法律原则,而特定基础主要是指一些特定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缔约国的权利义务等关系。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从空间站以及发射国两方面讨论了国际空间站的性质。在这里笔者从正反两个角度、三个层面论证了国际空间站是空间物体的一种,因而也符合公约界定的范围。同时,在这部分中,笔者探讨了发射国的确定问题,以及国际空间站的损害责任与责任公约的适用。文章的第三部分则着重探讨了国际空间站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问题。从一些具体的公约以及国内立法中,文章剖析了国际空间站的管辖权原则;进而分析了国际空间站的民事与刑事管辖权的法律适用。最后,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中,笔者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问题。在这一部分中,文章通过对相关法律的分析,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航天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空间立法的必要性、我国制定国家空间法所具备的条件和我国在空间立法中所应注意的一些重点问题。希望通过这些前瞻性的分析研究,能够对我国空间立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