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住房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在我国取得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从1997年的190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2506万亿元,十年增长118倍。与此同时,潜在风险已开始逐渐显现。监管当局、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重视,但国内目前对个 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19个特征变量为对象,构建了包含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内的实证分析框架。借助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得出各特征变量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可能性的影响方向,如还贷收入比越高,借款人违约可能性越大;借款人信用状况越好,违约可能性越小;借款人年龄因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借款人违约可能性的影响不显著等。借助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得出各特征变量对借款人违约可能性影响权重大小比较,如LTV对违约可能性的影响是LTI的1.1倍等。借助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把借款人样本总体分为三大类:低违约风险组、较低违约风险组和高违约风险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微观(商业银行层面)和宏观(国家制度、政策环境层面)两个层面提出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及对策。
其他文献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工科专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战略管理领域中的动态能力理论可用于研究组织在竞争环境
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方式的变化,关于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重点也在转移。20世纪60年代以前,渠道治理研究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到了7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渠道冲突的存在以及渠道
一般而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依序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现在正向信息社会及知识社会迈进,其发展的驱动力分别主要为土地和农民、机械和蓝领工人、信息技术和知识工作者。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