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中的双河长制研究 ——以贵州G市为例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协作治理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以G市水环境治理中政府和社会的协作关系为线索,紧紧围绕“怎么协作”来回答“双河长制是什么”,也即双河长制的运行逻辑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为此,笔者在G市某环保公益组织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了参与式调查,从而对“双河长制水环境治理运作机制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揭示出了“双河长”运作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回应了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是从“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如何相互嵌入达到协作治理水环境的过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双河长”即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治理建立在双向嵌入的基础上,双向嵌入过程即是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一是政府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精力和能力有限;二是社会组织自主建设较弱,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得到政府的承认和支持。二者基于治理利益需要,形成双向互动、上下联动、全民齐动的嵌入方式。政府和社会为实现同一个目标,拥有了协作的充要条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间河长”发现问题,“政府河长”解决问题的“双河长制”。双向嵌入下的协作治理,形成了日益稳定的网络关系结构,降低了地方政府水环境治理成本,提升了水环境治理的公众满意度,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运作在双向嵌入和协作治理中的“双河长制”,也不得不同时应对以下困境:过度依赖权力、缺乏治理经验及能力、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正式沟通、欠缺科学的考评机制、缺少正式的法律制度框架、部分企业缺少社会责任心等问题。针对以上困境,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路径优化。最后,本文以贵州G市的“双河长制”实践案例作为研究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切入点,以“双河长”的相互嵌入作为共同协作的引子,以“政府河长-民间河长”二者协作共治进一步探讨我国现阶段水环境治理的创新模式,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夯实了水环境治理基础,回应了中国转型期地方治理政社协作的有效需求。
其他文献
为提高成形加工的控制效率和成形构件的质量,建立型材冷弯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 Ls-Dyna软件对成形加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型材冷弯过程中的卸载回弹和残余应力,采用冷弯试验验证回弹的数值模拟结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冷弯成形过程中的回弹特性和成形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回弹控制效率,掌握弯曲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型材弯曲成形加工提供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全面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市场经济的正式规则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制度结构呈现断裂和空白,社会格局对社会成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结构一样。封闭、自足的农耕经济和以家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为非正式制度的产生和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正式制度在公共政策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它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农村危房改造是我国脱
当今是以科技和互联网为核心的时代,而科技创新型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人力大于资产”。公司创始团队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司发展对资本需求较大,外来资本的进入对公司创始人及其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形成威胁。为了解决融资需求和保持公司控制权之间的矛盾,很多公司放弃传统的同股同权模式,采用双层股权结构设计。但双层股权结构也并非十全十美,例如它剥夺公众投资者的投票权及知情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追求经济体量增长的同时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发展绿色金融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绿色债券作为一个相对市场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在我国政府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下的重要实践。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总规模超过两千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并在2017年至2018年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随着绿色债券的大量发行和市场的逐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农村市场的发展,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耦合,丰富了农村商品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目前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迅猛,农村网民规模和农村网络销售额不断增加,农村电商的用户规模得到一定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在物流运输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力图打造一流的物流运输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正值深入推进“双创”的黄金创业时期,在这样良好的社会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降低其融资成本。由此,“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股权+债权”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股权投资获得的超额收益覆盖信贷资金的高风险。到目前为止,投贷联动业务的试点工作开展不到四年的时间,但过程并
进入社会转型期,乡村的经济以及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新的乡村场域下,单一建制村独立自治的模式显现出一定的不适和无奈。十八大以来,为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些地方突破了以单一建制村为治理单元的空间制约,开启了重构乡村治理单元的联村共治实践,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作为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联村共治遵循着独特的运作逻辑,为此,联村共治的根本诱因、内在运行机理以及实践效果等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展开研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社会各主体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同时,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需求逐步个性化、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化、服务方式逐步多样化。强化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与农村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当前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气候冬暖夏凉,典型喀斯特地貌孕育出了大量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山地特色农产品。然而种植山地特色农产品的农民并没有获取很高的收益,其原因是:生产过程缺乏保障、出售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上存在一定困难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县红芯红薯为例,从保障、生产、加工与销售四个层面探索了紫云县红芯红薯产业链延伸路径,分析了紫云县红芯红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同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扶贫攻坚中举足轻重。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资源,丰富多样的山地文化,以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宣传推广,发展山地旅游恰逢其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山地旅游更是成为喀斯特山区乡村地域精准扶贫的有效之路。近年来,随着山地旅游的发展,喀斯特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