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栓饮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从而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消栓饮防治下肢DVT形成的安全性以及为相同功效的中药复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实验为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术后随机分为消栓饮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20例。其中消栓饮组给予消栓饮汤药内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手术当天只服1次),150m1/次。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0.4m1皮下注射(首次半量)。两组均于手术后6-12h后开始给药,连续治疗7天。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其他抗凝或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术后抗感染及其他支持治疗、康复训练均保持一致。两组患者手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均查血常规,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观察期间的所有出血、输血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HCT值和HGB量。根据Gross提出的线性方程计算出手术前后血容量损失量,再进一步计算出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实际失血总量,即可得出术后隐性失血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7d不同时间点的HCT值和HGB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的HCT值和HGB量较术前1d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及围手术期实际失血总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隐性失血量比较却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性事件及下肢DVT形成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消栓饮防治下肢DVT形成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在此方面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为相同功效的中药复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