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比例,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其中2004年的一号文件更是直指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而要解决该问题,就是要将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本,使农民充分就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但是我国农民素质不高,结构性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当前80、90后新生代农民又有着与老一辈农民不同的特点,使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使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当下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面临的现状和一些困境,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和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并使其转化为人力资本,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与结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主要对一些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边的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启示。第四部分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第五部分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六部分为我国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