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发展广受重视,政府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也在不断探索其实现责任的有效方式。宁波两地以学前教育券的形式购买民办幼儿园提供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两地学前教育券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探索本区域学前教育券的推行模式,以促进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论文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责任履行方式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着重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设计与方法等。第二章阐述了学前教育券的理论基础。研究从学前教育的属性分析出发,揭示了学前教育的三大属性,即准公共产品属性、公益性和普惠性,这些属性决定了政府在供给学前教育服务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它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履行最为有效?政府购买服务理论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这两个问题,该理论揭示了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民办幼儿园提供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来实现其供给责任,并且学前教育券是政府在购买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中的一种颇为有效的实现方式。但是在以学前教育券的方式付诸政府购买行为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即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性质和范围进行界定,构建相应的量化标准,以保证所购买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质量。本论文对学前教育券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政策分析,理论基础中也简要阐释了政策分析的一般原理,为后文的学前教育券政策分析作了相应的铺垫。第三章是本论文研究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是对宁波两地学前教育券政策的实证研究部分。本部分创新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宁波两地学前教育券的效益进行了深入地评价和分析。构建了学前教育券投入产出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进行DEA分析,以此揭示部分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及其改进的方向和程度。对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则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基于前三章的理论架构和实证分析,本研究在第四章对区域学前教育券的模式进行了深度探索,创新地提出了区域学前教育券模式的完整框架。区域学前教育券模式应当包括学前教育券的设计、经费投入、运行过程、监管和评价等部分。研究并没有终点,而是要在不断地反思中寻求突破和进步。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指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其中的不足,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