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直立姿势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姿势控制方式,双脚支撑面积的缩小和重心的提高,都使直立姿势具有不稳定性,一些突发的内部或外部干扰也会增加人们摔倒的几率。当人体面临干扰时,通常会采取预期性姿势调节和补偿性姿势调节两种策略,预期性姿势调节会在干扰前发生,并有效的减弱补偿性姿势调节的强度。另外,视觉是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其也会在干扰过程中的姿势调节起到重要作用。目的与方法:为获知不同成分的视觉信息在预期性姿势调节中所起到的作用,本研究将视觉信息分为三个层次,并设计了三个实验来探索该问题。研究采用落球范式,实验一将视觉信息分为睁眼、挡板和闭眼三个条件来探索预期信息和环境信息在落球干扰中对姿势控制的作用;实验二通过比较睁眼、信号灯和闭眼三个条件来探索视觉流线索和信号线索所产生的预期性姿势调节差异;实验三将视觉流线索(睁眼)和信号线索(信号灯)这两种预期信息进行30个试次的训练,来探索预期性姿势调节获得的方式。研究结果:实验一,睁眼条件各肌肉的激活时间显著早于挡板和闭眼条件(P<0.05),挡板条件与闭眼条件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睁眼条件各肌肉在APAs阶段的肌电积分值也显著大于挡板和闭眼条件(P<0.05),挡板条件与闭眼条件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二,睁眼条件和挡板条件各肌肉激活时间与实验一一致,信号灯条件在肱二头肌、腰部竖脊肌和腓外侧肌中肌电起始点介于二者之间,且与二者差异显著(P<0.05);睁眼条件和挡板条件各肌肉APAs阶段肌电积分值与实验一一致,信号灯条件在肱二头肌中肌电起始点介于二者之间,且与二者差异显著(P<0.05);睁眼条件和挡板条件各肌肉CPAs阶段肌电积分值与实验一一致,信号灯条件在各姿势肌肉积分值中均显示介于二者之间,并在腓外侧肌中与二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三,肱二头肌肌肉激活时间在两种训练方法训练前后交互作用显著(P<0.05);腰部竖脊肌APAs阶段的肌电积分值在两种训练条件前后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1)预期信息可以在干扰前对姿势调节起作用,并进而影响干扰后的补偿性调节;环境信息则主要作用于干扰后的补偿性调节;(2)与落球时间相同的信号线索可以引起预期性调节,但这种调节模式与视觉流线索存在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肌肉激活时间的延迟和肌肉收缩强度的减小;(3)在进行短时间的训练之后,信号线索引起的预期性调节比视觉流增加的更多,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练习是人们获得预期信息的重要方式;(4)由于环境信息也会影响人们在干扰中的动作控制模式,并且在很多条件中踝关节也会对姿势调节起作用,因此在实验中不能将环境信息的作用和对踝关节的测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