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量甜味剂罗汉果皂甙的分离、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汉果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在广西民间的药用历史已有300多年。已有研究表明,罗汉果皂甙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因此,近年来关于罗汉果皂甙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这一优势资源,本文对高含量罗汉果皂甙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分析、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作用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罗汉果皂甙提取物的分离、纯化 选用大孔树脂H分离纯化罗汉果皂甙,其最佳柱分离条件为:将上样液的pH调为9.0,上柱,在40℃下依次用水、30%乙醇、60%乙醇进行洗脱,收集60%乙醇洗脱液,经浓缩,冷冻干燥可得含量较高的罗汉果皂甙提取物(MGⅡ)。所制备的罗汉果皂甙提取物的得率为50.17%,总皂甙和罗汉果皂甙V的含量分别为108.13%(分光光度法),69.24%(HPLC法),比分离前罗汉果皂甙粗提物中的总皂甙含量及罗汉果皂甙V含量分别提高了32.90%,41.21%。 2.罗汉果皂甙提取物的高效液相分析及液质联用分析 建立了罗汉果皂甙提取物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ODS C18柱(250×4.6mm ID,5μm);流动相:乙腈/水=23/77(v/v);流速:0.5mL/min;柱温:30℃;灵敏度:0.04AUFS;检测波长:210nm。 本研究还运用HPLC-ESUMS/MS方法对所制备的罗汉果皂甙提取物(MGⅡ)中的皂甙组分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该提取物中主要皂甙成分可能是11-氧-罗汉果皂甙Ⅴ(11-oxo-mogroside-Ⅴ)、罗汉果皂甙Ⅴ(mogroside-Ⅴ)、罗汉果皂甙Ⅳ(mogroside-Ⅳ)、罗汉果皂甙Ⅵ(mogroside-Ⅵ)、赛门甙Ⅰ(Siarnenoside Ⅰ)。 3.罗汉果皂甙Ⅴ的高效液相制备、结构鉴定及定量分析 研究了罗汉果皂甙Ⅴ的高效液相制备方法。制备条件为:制备柱:Shim-PackPREP-ODS(0.25m×20.0φ)柱,流动相:20.5%乙腈,流速:8.0mL/min。根据制备图谱收集主要色谱峰的洗脱液,经浓缩、重结晶及冷冻干燥可得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MP)、UV、IR、HPLC、HPLC-ESI/MS/MS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分为罗汉果皂甙V。 建立了罗汉果皂甙V的高效液相定量分析方法。采用上述的液相分析方法分析溉劝童瓷踢劫熨戳戈袅宕成功分离、分祈资弃兰匆)甘趁评毋罗汉果皂贰v的含量,发现所建立的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扩=0.9986),加标回收率高(95.36十102.47%),精密度良好(RSD=1.33%),且简便、快速,可用于罗汉果及其制品中罗汉果皂贰V的分析。4.罗汉果皂贰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了不同罗汉果皂贰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罗汉果皂贰提取物对经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可抑制大鼠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对FeZ十和HZo:诱导的肝组织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线粒体肿胀和减少红细胞溶血的发生。其中罗汉果皂试V具有很强的清除经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表明罗汉果中主要的皂贰成分一罗汉果皂贰V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但随抗氧化体系的不同,不同的罗汉果皂贰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5.罗汉果皂贰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 分别以somg/kg.bw,1 oomg/kg.bw,30omg/kg.bw,500mg/kg.bw剂量的罗汉果皂贰提取物连续30天灌胃四氧喀咤糖尿病小鼠,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测定血糖、血脂指标;分离肝组织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①100m叭g.bw,300m叭g.bw和50om叭g.bw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四氧嗜睫糖尿病小鼠的血糖(p<0.01),且以中剂量10Om叭g.bw的降糖作用最佳。②罗汉果皂贰提取物可降低四氧啼睫糖尿病小鼠的TC、TG含量,提高HDL一C含量,有利于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恢复(p<0.01或p<0.05)。③罗汉果皂贰提取物可降低四氧啼睫糖尿病小鼠肝脏的MDA含量,提高SOD、GSH一Px含量,表明罗汉果皂试提取物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p<0.01或p<0.05)。④在其最佳剂量(100m叭g.bw),罗汉果皂试提取物的降血糖效果、对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恢复作用,以及对糖尿病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改善作用同传统中西医结合降糖药消渴丸相当(p>0.0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