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专门研究广西作家鬼子的小说,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分析鬼子小说所营造的“瓦城世界”。“瓦”是“瓦城”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标志,它凸显了边缘身份和底层意味。“瓦城世界”的城市边缘人“身”居城市“份”归乡村,有着强烈的身份焦虑和生存欲望。但基本的生存欲望却导致更深的苦难,成了苦难的代名词,人物的生命在欲望和苦难的斗争中展现了强大的张力。第二章研究小说里的苦难主题及其表达方式。苦难是生活的本质,鬼子写作的就是苦难本身。苦难可以分为两种,生存苦难和心灵苦难,两种苦难视写作需要或突出写作一种,或两种交织运用。他的苦难叙事是运用抗争意识来扼住人物滑入苦难的泥潭,体现野草般的生命力,用人物偏执的性格不依不饶寻求解决来推进苦难,再用偶然事件加快叙事节奏。第三章剖析小说里的死亡叙事及其审美效果。传统的死亡叙事是大叙事下的产物,死亡是出于立德、立功、立言的政治伦理目的。鬼子小说中人物的死亡是个体的自我选择,是压抑下的瞬时冲动。由鬼子的死亡叙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小说中有一种冷峻和鬼魅的特殊审美效果。他写作死亡场景时冷静、克制,几乎是零度写作,但是人物的感情冲突却表达得很清晰、激烈。鬼魅的审美效果主要受到广西神秘巫术文化传统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中“魔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