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不良贷款指标更成为衡量和制约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自2011年下半年爆发温州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开始,国内商业银行不良率长期低位的态势被逐渐打破,到2012至2013年间,风险由温州逐步蔓延至浙江、长三角、沿海地区,再到2014年至2016年间,不良资产在全国遍地的开始蔓延,2016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业不良和关注类贷款合计规模高达7万亿,不良占比达到6.8%,可见,国内各地银行业无一不承受着不良资产反弹的巨大压力。应该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潜在不良资产依然存在上涨的可能性,这是所有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宏观政策分析,不良率上升主要与宏观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货币政策条件三个因素有关。而从微观个体分析,不良贷款则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不严和贷款人的资金链断裂。本文以QS银行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理论,分析QS银行不良贷款的现实情况,并找出了QS银行贷款管理的风险隐患。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QS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地方财政支出(EX)、客户信用评级(XYPJ)、企业规模(QYGM)、客户经济类型(JJLX)为解释变量对不良贷款率(BLDK)这一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了只有货币供应量、地方财政支出以及客户信用评级对QS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QS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以及处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