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荟萃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由于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再加上其致残性、复发性与死亡性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目前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溶栓、取栓、抗板等方法,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致残率仍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不理想,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隶属于“中风”范畴,我国医家在探索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后研究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多认为该病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所致,临床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其中小续命汤为治疗中风的经典方剂,常用于中风急性期。小续命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一些临床试验对比了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与单独使用常规疗法在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获得一定成果。因此系统评价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性与安全性非常必要。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研究早已展开,但其潜在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挖掘和分析小续命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成分及有关靶点,探讨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给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1)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共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于小续命汤或其加减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为上述平台建立至2019年12月31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搜索文献进行筛选,绘制文献筛选流程图,使用《Cochrane HandBook 5.1.0》中的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以偏倚风险评估图表示。收集纳入文献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良Rankin评分及不良反应结局评价指标的数据结果,根据异质性大小选择相应统计模型进行荟萃分析,高异质性结果则另行异质性识别与处理,方法包括亚组分析、meta回归和数字驱动异质性识别,应用敏感性分析与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两种方法确定最后的统计结果是否稳定,综合评价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小续命汤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基于药物靶点数据库与药物集数据库等现有数据平台,搜索阅读文献,找到小续命汤的有效成分,筛选成分治病靶点,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靶点蛋白,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拓扑图,经过蛋白互作及富集分析,探究出小续命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学机制。结果:(1)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文献检索与筛选后共纳入26项合格中文文献研究,涉及患者共1994名,包括试验组患者1017名,对照组患者977名,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与单纯常规疗法相比,小续命汤与常规疗法联合应用在改善神经缺损评分(MD-2.78,95%CI[-3.38,-2.17],z值为-8.99,p<0.01)、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 1.20,95%CI[1.15,1.25],z 值为 8.70,p<0.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MD-2.68,95%CI[-3.37,-2.00],z 值为-7.65,p<0.01)三方面具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仅两篇研究提及mRS评分,一篇报道了治疗第10天、90天的mRS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另一篇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小续命汤治疗结束时能够显著改善mRS评分(P=0.02)。有11篇研究进行了治疗期间和结束后的安全性评价,其中8项研究报道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另项研究小续命汤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无统计差异。(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小续命汤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从小续命汤药物组成中筛选出共221个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柚皮素(Naringetol)、木犀草素(Luteolin)、山奈酚(Kaempferol)、黄芩素(Baicalein)等成分。得到738个成分治疗靶点,与缺血性脑卒中469个疾病靶点进行匹配,最终获得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共同作用靶点103个,其中槲皮素的潜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最多。经过蛋白-蛋白关系相互作用网络及子网络分析,发现药物代谢酶与各类细胞因子是主要产生治疗作用的靶点。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出共富集到1137个生物过程、110个分子功能与29个细胞组分,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22个信号通路,其中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通路富集度较高。结论:(1)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基于现有文献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较单纯应用常规疗法更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对于改善mRS评分疗效尚不确定。然而纳入系统评价的文献质量较低,结局指标证据质量偏低,需要开展高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小续命汤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其中槲皮素成分可能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主要作用,其功效可能与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个药理学机制相关。
其他文献
装配式钢丝网架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钢丝网架混凝土墙板、预制钢丝网架混凝土楼板、预制基础梁和构造柱组成的整体结构,其中预制墙板和预制楼板中的钢丝骨架由双向正交的单片钢丝桁架组成,并采用钢丝在相邻桁架之间加密形成三维钢丝网架结构。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后期试验的开展起指导作用,并提供相关技术和理论支撑,以便推广装配式钢丝网架混凝土结构在我国低层住宅结构体系中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改善纤维表面性能的有效方法,文章讨论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羊毛纤维表面处理上的应用,采用低温辉光等离子处理和低温射频单电极大气压放电处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中药黄芪甲苷负载有4-乙烯基苯硼酸(PBA)-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700(PEGDA)的超支化聚合物,与巯基化的透明质酸(HA-SH)进行反应,并加入纳米金颗粒,得到芪甲苷负载的HB(PEG-PBA)/HA-SH/GNRs可注射的导电水凝胶。首先检测该复合导电水凝胶的表征及体内、体外释放药物的情况;进而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手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该水凝胶体系原位注射到大鼠心
在以往的抽样调查研究中,基于概率的抽样调查处于主导地位,在已知样本入样概率的情况下,通过随机化理论生成目标总体的代表性样本来消除选择偏差,但是随着响应率下降和基于概率的抽样成本迅速增加,研究人员开始转向使用更便宜和更方便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来实现所需的样本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调查由于数据收集周期短、调查成本低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已经在市场研究的调查数据收集中占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非概率样本的
在六面体网格生成领域中,直接生成奇异结构简单、拓扑有效的六面体网格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奇异结构简单的网格在等几何分析和网格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需求,大量网格结构简化方法纷纷涌现,这些方法通过对原始六面体网格进行一系列迭代的简化操作来间接生成结构简化的网格。现有的简化方法虽已在图形学的若干领域上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尚存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简化管线流程中目标性不强、迭代次数过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医疗发展为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而衡量一个医院的服务水平高低除了门诊服务外,最主要的就是手术部门,手术的安排是否合理,手术的资源分配是否恰当都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医院和患者都高度重视手术部门的服务质量。为了提升手术部门的服务质量,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充分利用手术资源,同时提升医院的公众形象,本文将对医院手术排程展开研究。通过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医学领域的中外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对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医学领域的专业壁垒极高,这导致医学术语的专业性极强,理解难度大,从而导致术语误译,进而影响中外交流,甚至对临床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现代医学源自西方国家,但英文中很多含义相近的的专业术语,对应到中文语境中,却常只有一个译名,这就给医学术语的英译带来了困难。笔者以一篇冠心病医学论文的英译实践为例,从医学术语
冬枣是渤海湾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宝贵资源,尤其“沾化冬枣”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目前整个冬枣生产过程基本由人工劳动完成,尤其是采摘作业环节,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采摘不及时造成枣农巨大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研发实用化、机械化的冬枣收获机。冬枣收获机电动底盘控制系统是其核心控制部件,实现智能化作业的保证,因此本文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仿真及实验验证
通谋虚伪表示制度在比较法上由来已久,但在我国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最新出台的《民法总则》首次对其作出规定,这才弥补了我国大陆关于该项制度的立法缺憾。此外,通谋虚伪
为了解决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失效”现象,提高其层间断裂韧性,增强综合性能,本文通过插层增韧的方法对CF/EP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首先,采用液相沉积-空气氧化法制备了针状磁性羟基氧化铁(FeOOH)纳米粒子,并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FeOOH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