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迅速。随着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不断增长,债务风险也逐渐凸显。虽然国家已经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相关政策也在逐步落实中,但是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仍在不断上升。
本文以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为研究对象,按照债务风险形成原因——债务风险评估——债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本文认为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与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体制密不可分,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近年来,积极的政策制度、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多变和不确定性、银行的风险厌恶偏好等三个方面导致了融资平台债务的大幅增长。
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风险表现为三方面:信用风险、财政风险和其他风险。其中,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弱、资本金不足以及第二还款来源不足增大了债务的信用风险;融资主体模糊、政府职能不足、政府的换届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增大了债务的财政风险。其他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风险。如果三类风险同时发生,可能会给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货币危机。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违约率模型。模型结果显示,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率很高,风险很大。此外,融资平台债务的违约率不仅仅取决于融资平台自身的财务情况,同时还受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融资平台的风险时必须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情况。
最后,本文认为融资平台必须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应该根据融资平台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监管,并建立合理的债务还款机制和风险管理框架,不断完善和拓展政府的融资渠道和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