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歌》的双重性质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2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认为《九歌》为屈原所作的基础上,对九歌的性质做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即认为《九歌》既不是屈原见民间的祭词鄙陋,为之更定乃至重作的民间祭歌,也非屈原作为楚国的祭司,奉楚王之命所作的用于国家祭祀的郊祀歌曲。《九歌》和《离骚》、《九章》等诗篇一样,是抒发屈原家国之痛,失志之悲的咏怀诗。《九歌》和屈原其它诗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巫祭风味更浓厚,而几乎没有直接抒发心志的语词。千百年而下,人们对于《九歌》的研究从来没中断过,但《九歌》就像个连环套一样,解开一个谜,又引发一个新的问题:《九歌》是否为屈原所作?若是,那作意是什么?若只是为了将民间鄙陋的祭词变得雅致一些,屈原哪来的这些闲情逸志?若是为国家祭祀而作,又为何少了庄严肃穆,而多了缠绵悱恻? 本文层层递进,最终揭示了《九歌》的性质——它是有着双重性质。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一首巫歌,是用于祭祀的歌词;也不能简单地判定它就表达了屈原忠君爱国的情怀,而应去寻找巫祭与忠君爱国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我在论文中所做的努力就是寻找这个联系。 第一章导论,此章介绍了研究的相关动态,主要是展示了前人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明确作本篇论文的意义。其实对于《九歌》的研究,至褚斌杰先生,已经证明了它不是祭祀时用于演唱的歌词,是毫无疑义的了,因为这些诗句很明显只是记载了一种场面。但褚先生认为它记载的是国家祭祀的场面,却又有失偏颇。对此我认为,《九歌》是在描写场面,但不是书记式的忠实记载一时一地的场面,而是为服务于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挑选了几组富含某种意味的场面。 第二章和第三章以“知人论世”之法,通过对屈原所生活的楚国及他所处的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文化状况及其对屈原的影响的扒梳,试图找到屈原九歌的作意,从而尽可能准确地揭示《九歌》的性质。 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九歌》第一重性质—巫祭性质及其来源,它来源于楚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楚国的生产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大大落后于中原各国的,这是楚国巫风浓烈的原因所在。而这种巫祭风俗还带有相当程度的原始性,当然,这是从屈原的诗歌中复活的风俗,但可以证之于现存的一些古老民俗。这种风俗的主要内涵即由“人祭”发展而来的人神恋爱,这种人神恋爱,即男女之情,就和君臣之义有了内在的联系。 第三章对《九歌》的第二重性质—咏怀的性质展开论述,如果我们承认《九歌》为屈原所作,如果我们承认《九歌》是诗,而不是原始的情辞、咒语,那我们便绕不开这一点,即《九歌》是屈原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所作的咏怀诗,因为“诗言志”一直是诗人作诗和诗评家评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更何况“纯粹之模山范水,流连光景之作,自建安以前殆未之见。而诗歌之题目,皆以描写自己深邃之感情为主。”(王国维《屈子之文学精神》)而屈原的“深邃之感情”为何?本文认为,除了家国之痛,失志之悲,应无其他。 第四章是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九歌》是披着巫歌面纱的咏怀诗,而巫祭的性质并非可有可无,或者是居于次要地位。因为就是这种巫祭性质,造就了《九歌》绮靡缥缈的艺术特质,而其中的深刻内涵“人神恋爱”与屈原当时的感情,又是何等的契合啊。应该说,屈原为其感情的表达找到了一个相当好的载体,创作出了这流传千古,至今让人读了口颊留芳的《九歌》。关键词《九歌》,巫歌,咏怀诗,双重性质
其他文献
19世纪肇始于法国的象征主义,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潮流,它对世界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象征主义在诗歌方面所形成的系统的艺术原则、表现手法和审美追求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创业的研究日渐丰富。创业活动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创业的成功却并非易事。创业者的顽强坚持是创业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探索创业坚持的影响因素是当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成为每一名教师思考的重点。教学反思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之一,能够有效
如何提高美术教学创新思维能力一直是广大高中美术老师探讨的问题。文章从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审美观念以及丰富课外实践等方面阐述了美术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林纾是中国晚清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之一,是翻译西洋文学作品的第一人。他翻译的作品引入了西方的文学新思想和新的创作手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许多翻译家和学者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批评是在“本土语境”和西方“他者话语”的合力下产生、发展、演进的,是在西方文化研究浪潮的影响和90年代国内社会文化语境的推动下出现,与社会、文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以聚脲为壁材的热显影微胶囊。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TG/DSC)研究了聚脲囊壁的热稳定特性;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显色剂D-8在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
目的探讨医共同体下多学科协作安宁疗护在病房癌症临终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癌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研究分析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并对比不同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6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7年10月,观察CT、MRI
在“十八大”中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城镇化发展新的“四化”之后再一次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怎样可以把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成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