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极端复杂和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始终如一地进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洁从政教育,使党领导下的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党中央指挥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并为赢得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全国政权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主要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文献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专门地研究了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了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起、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等。第二章对本文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集中地梳理和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列宁的廉政思想和毛泽东的廉政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廉政思想一再表明,廉政建设是一个历史与现实性的难题,必须予以高度地重视与警惕。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思想先行,预防为主,通过持续而有效的廉政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时刻牢记党的基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防腐拒变的坚固防线,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第三章研究了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渊源与社会背景。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源于建党初期的干部廉政教育与苏维埃时期的干部廉政教育。建党初期、井冈山时期到中央苏区时期的干部廉政教育实践,为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廉政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就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社会背景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1.相对和平环境为干部廉政教育提供了契机;2.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政治动因;3.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经济动因。第四章研究了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基本目标。从史料的角度分析,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任务的完成;2.建设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3.旨在建立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第五章着重探讨了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民主思想教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和以史为鉴教育等方面。而理想信念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是干部廉政教育的核心,民主思想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和以史为鉴教育均是建立在理想信念与为人民服务教育的基础之上。第六章探讨了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多层次的组织培训、不间断的理论学习、廉政法律法规学习与人民群众监督是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因地制宜,从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与客观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并按照分层分类教育理论,确定了典型教育法、理论灌输法、案件审判警示法等具体的教育方法。第七章探讨了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历史经验主要有:1.党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干部的廉政教育;2.廉政教育中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廉政教育重在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4.廉政教育密切结合干部的思想实际;5.干部廉政教育始终围绕廉政建设的工作中心;6.干部廉政教育依赖于相关制度保障。边区干部廉政教育的现实启示主要有:1.廉政教育是干部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工程;2.廉政教育应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追求;3.廉政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廉政教育机制创新是廉政建设的不竭动力;5.廉政制度建设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6.廉政教育重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总之,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过程中的干部廉政教育,是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共产党人腐化变质,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实践。这一时期党中央在边区所进行的干部廉政教育为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储备了大批优秀的人才。陕甘宁边区干部廉政教育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专门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