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型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及调控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芋葡甘聚糖(KGM)是一种水溶性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备作为理想生物材料的优良特性。本课题以魔芋粗粉为原料,提取精制出KGM,制备出KGM微球颗粒,建立了完整的制备工艺,用于生物分离介质和细胞培养微载体。采用醇洗的方法制备了纯度在85%以上的KGM精粉,去除了魔芋粗粉中含有的绝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包括可溶性糖、色素和粗蛋白等。此外,针对KGM水溶液粘度大(2320 mPa.s,1% KGM)、难以分散成球的不足,选用化学降解法,对KGM分子进行了降解,降解后的KGM分子量集中在20 kD-40 kD,粘度下降至200~300 mPa.s(12%KGM)。采用搅拌悬浮法制备了两种不同交联度(25%和50%)的KGM脱盐微球介质,两种微球形貌规整,筛分后的平均粒径为150μm。两种KGM微球对球状蛋白的分离范围分别为1 kD-10 kD和4 kD-30 kD。利用这两种KGM微球介质对蛋白质溶液进行了脱盐,最终获得的蛋白回收率均在95%以上,脱盐效果与商品化葡聚糖介质相当。经测定,KGM微球介质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耐受高温高压,在多种常用的液体缓冲液中能够保持稳定。对KGM微球用二乙氨乙基盐酸(DEAE-HCl)进行修饰,制备了细胞培养微载体。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微载体上细胞生长密度的微载体粒径、配基密度、魔芋浓度、交联度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九组预测参数。根据实际操作条件以及进一步细胞培养验证,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浓度为12%,交联度为25%,粒径大小]60-212μm,配基添加量为0.5 g/g,将这种优化后的KGM微载体命名为A-KGM-1225。静态培养中,Vero细胞在A-KGM-1225上铺展迅速;培养48 h后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Vero细胞在A-KGM-1225上的肌动蛋白表达量比在商品化葡聚糖微载体上表达得更多。微载体的悬浮培养中,A-KGM-1225上Vero细胞的平台期比葡聚糖微载体上细胞的平台期要晚1天。细胞在培养6天以后,A-KGM-1225上的细胞具有更高的糖耗,表现了更强的增殖能力。所有研究结果证实,经优化设计得到的A-KGM-1225,比商品化以葡聚糖为基质的Cytodex-1更有利于细胞的贴附和增殖。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制备微球粒径分布较宽、产品收率低且重复性差等不足,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了粒径小于10μm的且粒径均一的KGM微球。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的油相组成、表面活性剂用量、不同油水比例以及不同交联转速对微球粒径均一性的影响,得出了快速膜乳化法制备微球工艺的最佳方案。在优化的条件下,获得的KGM微球的span值为0.9,平均粒径小于10μm。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虚拟企业在制造、物流、服装等很多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高科技虚拟企业的形式进行经营。从高科技虚拟企业的特点
免疫失败是动物免疫预防中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对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论文针对日常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免疫失败现象,从疫苗因素、动物机体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
目前,延长油田已进入规模注水开发阶段,注水井中欠注井占有一定比列,虽然在增注措施中实施了一些增注技术,但是,由于技术缺乏针对性,导致其应用效果较差。为此,针对延长油田
学术规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学术规范的领域非常广泛 ,本文仅以介绍哈佛参考文献注释体系为开端阐述学术研究中客观、准确、规范、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哮喘患儿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2次/d,哮喘发作时给予支气管扩张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语言运用环境里,产生了不同的英语语法流浪及语法体系,所以英语语法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英语语法的起源、发展概况,结合
20世纪90年代国际外包市场迅速发展,业务外包成为跨国公司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新趋势。下文分析了跨国公司业务外包发展的特点以及跨国公司技术锁定策略对业务
交通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基于目前交通问题及交通系统发展的现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
在预防动物传染病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免疫接种,但并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出现传染病,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对于免疫失败而发生传染病的情况,其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乳制品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品,然而,在乳制品的需求和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因此,有必要从乳制品供应链的角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