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四个维度探究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即:量的性质、量的有无、量的大小、量的变化。每个维度上都以实际的语料调查为基础,进行形式与语义两个方面的分析。经过考察,本文认为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即边缘性与主观性。全文共分九章,前三章为研究背景与理论准备,第四到八章为具体考察,第九章为结语。第一章:绪论。梳理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构想。将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为程度量与时间量两个方面,指出关于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的研究尚未构成系统。然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结构安排与语料来源。第二章: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性质、范围与类别。对心理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分类情况进行梳理。以三项语义特征为依据对心理动词的范围进行界定,即:[+心理],[—必须有外显动作],[+主体为人或拟人化的事物]。分别以构词方式和语义为依据对心理动词进行下位分类。第三章:量性特征的认知维度。阐明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和考察维度。本文的理论基础为现代汉语量范畴理论,涉及量、质、度、物量、程度量等概念。考察维度有四个,即量的性质、量的有无、量的大小、量的变化。第四章:心理动词的量的性质。探究心理动词的量的性质,分别从心理动词与容载量词的共现情况、与程度词的共现情况、与动量词的共现情况考察心理动词的物量性、程度量性、动量性。对“种+心理动词”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包含程度标示语素的心理动词能否接受程度词的修饰进行了探讨,认为程度词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有扩大化的趋势,而语素的程度标示作用则有弱化的趋势。第五章:量的有无——否定与心理动词的量。考察心理动词与否定副词“不”和“没”的共现情况。分四组调查:“+没-不”、“-没+不”、“+没+不”与“-没-不”。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不/没+心理动词”的句法环境与量的性质,并探求其背后的认知理据。结果显示,大部分心理动词既可以被“不”否定又可以被“没”否定;对心理动词来说,其连续量的语义特征要比其离散量的语义特征更为显著。第六章:量的大小。从物量、程度量、动量三个角度分别考察心理动词量的大小的表达。重点探讨了心理动词进入比较句的情况,指出能进入比较句的心理动词在量性特征上具有更显著的程度量性。就心理动词“适中”量的表达情况指出由于心理标准量的主观性,使得心理动词通常不能表达“适中”的量。第七章:量的变化。考察心理动词量的变化的表达。从质变量变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探讨。质变方面,从构词上分析了“发+X”式心理动词的认知语义特征,从句法上考察了心理动词与“了”和“起来”的共现情况。量变方面,以“心理动词+下去”这一结构为主要对象讨论量的延伸,以“越来越+心理动词”这一结构为主要对象讨论量的积累。量的延伸主要指动量的变化,量的积累主要指程度量的变化。第八章:心理动词重叠问题考察。指出哪些心理动词可以重叠,有什么样的句法与语义限制。分析可以重叠的心理动词能以什么方式重叠以及不同重叠式的语义内容与句法功能等。第九章:结语。概括全文主要观点,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