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T-2基因等与不同类型家族聚集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00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以下两部分展开叙述:  第一部分  家族聚集性脑卒中相关BST-2、SNCG及CDKN1A基因的关联研究  目的: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脑血管病多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我们在长期研究基础上探讨BST-2、SNCG及CDKN1A基因与家族聚集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方法:  实验选取了2013年08月至2014年0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名家族聚集性脑血栓患者,入选标准为先证者患有脑血栓,且Ⅰ级亲属中至少有2例脑血栓患者;10名家族聚集性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为先证者患有脑出血,且Ⅰ级亲属中至少有2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选取6名同期在本院健康查体无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正常者。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选定家系的先证者以及其亲属进行调查,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在征得所有受检对象同意后进行采样,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筛选出分别与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家族聚集性高度相关的候选基因,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方法验证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得出有关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家族聚集性分子遗传学机制。  结果:  1、不同类型家族聚集性脑卒中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2、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BST-2基因结果:  (1)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中,BST-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中,BST-2的表达量较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BST-2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相对表达量较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SNCG基因结果:  (1)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中,SNCG的表达量较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中,SNCG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SNCG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相对表达量较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CDKN1A基因结果:  (1)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中,CDKN1A的表达量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中,CDKN1A的表达量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BST-2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表达升高,推测其可能是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的易感基因。  2、SNCG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表达升高,推测其可能是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的易感基因。  3、CDKN1A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及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均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CDKN1A基因低表达不是家族聚集性脑血栓及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  家族聚集性脑卒中相关ITGB3、LCK及Id3基因的关联研究  目的:  本实验在前期方法基础上,扩大样本含量,增加实验分组,进一步探讨ITGB3、LCK及Id3基因与家族聚集性脑卒中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08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家族聚集性脑血栓患者23例,散发性脑血栓患者18例,家族聚集性脑出血患者4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18例及同期在本院健康查体无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正常者的血标本13例作为对照组。家族聚集性脑血栓家系的概念为先证者患有脑血栓,且Ⅰ级亲属中至少有2例为脑血栓。家族聚集性脑出血家系的概念为先证者患有脑出血,且Ⅰ级亲属中至少有2例为脑出血。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方法验证目的基因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性表达。  结果:  1、家族聚集性脑卒中及散发性脑卒中组在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FBS、TG、TC、HDL、LDL、SBP、DB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ITGB3基因结果:  (1)在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中,ITGB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散发性脑血栓组中,ITGB3的表达量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ITGB3的表达量要低于散发性脑血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家族聚集性与散发性脑出血组中,ITGB3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ITGB3的表达量要低于散发性脑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LCK基因结果:  (1)在家族聚集性与散发性脑血栓组中,LCK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LCK的表达量稍高于散发性脑血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家族聚集性与散发性脑出血组中,LCK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LCK的表达量低于散发性脑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Id3基因结果:  (1)在家族聚集性与散发性脑血栓组中,Id3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聚集性脑血栓组Id3的表达量稍低于散发性脑血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家族聚集性与散发性脑出血组中,Id3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聚集性脑出血组Id3的表达量较高于散发性脑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ITGB3基因表达量的降低与家族聚集性脑血栓、家族聚集性脑出血及散发性脑出血的关系更为密切,ITGB3可能是家族聚集性脑卒中的易感基因。  2、LCK基因和Id3基因的表达量与家族聚集性及散发性脑卒中无关。
其他文献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自身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情绪不佳,幼儿就要以哭闹等方式引起家长或者教师的注意。由于幼儿的神经兴奋比神经抑制能力要高,导致幼儿没有较强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如何加强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如何让幼儿拥有良好的情绪,是家长与教师都该重视的问题。下面,我主要探讨如何帮助幼儿调控自我情绪,让幼儿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一、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在幼儿阶段,是孩子各种感情萌发的重要时期,若孩子
期刊
背景:超声空化效应作为超声波的重要生物学效应之一,一直是超声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各种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及其相关的生物学副作用
[目的]:观察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快诱导+无通气(1min、1.5min、2min)方案用于择期手术麻醉诱导,并与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快诱导+无通气方案用于急诊手术作比较,探讨两者
从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看,不少生物教师都将微课教学模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每一位生物教师进行探索和改进,以全面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生物知识技能。我将结合教学经验,就巧用微课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将微课引入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的考试科目,属于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的一个基础性学科,很多学生都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消遣,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所以这门课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要从多方面找出原因,优化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当前小学的教育理念中存在着信息教育认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