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我国16个重点成矿带之一,呼中—塔源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处于额尔古纳地块与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结合部位,是大兴安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发育,铅、锌、银、金、钼、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浅成热液型三种矿床成因类型。呼中—塔源地区含矿建造的层位主要有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中生界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下白垩统塔木兰沟组、光华组和龙江组,兴华渡口岩群、倭勒根岩群多为矿源层和赋矿层,中生界晚侏罗系—早白垩系火山—沉积岩系是主要的赋矿层,区内多数铅锌多金属矿点与该期火山岩地层有关。本区岩浆侵入活动可划分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五个活动期。中元古代的超基性岩与Cr、Co、Ni等矿产有关,加里东期变质辉长岩与后期侵入的花岗岩脉形成接触交代型铜矿化点,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区域上与金、银等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印支期碱性花岗岩小岩株与金铜成矿关系密切,燕山晚期侵入岩与金及有色多金属成矿有关,矿化多沿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控制了区内主要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化。控制本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化集中区的构造主要是北东向展布的不同时期发展、演化、形成的俯冲带、岛弧带、弧后盆地、造山带、陆缘岩浆岩带和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的断裂带。在区域上发育线性构造、环形构造、放射状构造、雁行状构造、岩浆接触带构造、火山机构和组合状构造。区域性北东向塔源-呼玛深大断裂从研究区内通过,伴生的北东向、北西向以及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北东、北北东、北西向断裂控制了Au、Cu、Pb、Zn、Mo、Ag等内生多金属矿产的形成。研究区内生金属矿床可划分成两个成矿系列:(1)岩浆浅成侵入作用成矿系列,分布于大兴安岭的西部和东部,包括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热液矿床,如西吉诺铅锌铜矿、多宝山铜钼斑岩型矿床、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2)火山-次火山热液成矿系列,分布于中生代板块边缘火山活动区,包括热液脉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浅成隐爆角砾岩热液型矿床,如碧水铅锌银矿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