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现象是语用学领域一个长盛不衰的探讨话题。关于言语礼貌现象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以里奇的礼貌原则和布朗与莱文森的面子理论最为著名。在涉及汉语的礼貌现象这方面,顾曰国和L.R.Mao都提出了符合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些观点。本文作者也同样关心礼貌标准的普遍性和文化特征的问题。近些年来,有很多学者将语言学理论运用到对影视作品的分析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作者选取了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对话作为研究的语料,为的是观察和验证已有理论的有效性和发现可能的新的礼貌规律。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将是本文的主要议题。中国有着统一的书面文字和文学,但中国的地方文化却千差万别。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其日常生活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赵本山导演的电视剧《乡村爱情》,透过对日常琐事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普通村民的生活画面。这里面没有令人激动的大事件。所有的对话都是家人、朋友、同事或熟人之间的平常而随意的谈话。演员们所用语言也都是很自然的简单通俗的东北方言。本文作者重点关注了在该剧反映的东北地区的乡村文化中,礼貌语言是如何产生或衡量的。在对语料的整理和分析中,我们发现东北地区在整体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同时,在文化特征上有其自身的侧重和偏爱。比如说,对孝顺和血缘关系的极端看重。这一地区言语礼貌中既表现出经典礼貌理论里提到的一些规律,也表现出不同于它们的某些特点。本文作者认为,根据剧本对话的分析,面子就是一个个体基于自身的存在价值从亲人、熟人或朋友那里获得的认同和肯定。礼貌则是以利益为导向的一种语言策略,它以团体和个人的表达习惯为基础,因语境而变化。礼貌表面上是为了保存面子,根本上是为了获取利益。剧本中的对话表现出的礼貌模式就是:礼貌是针对一个人的社交圈内的成员而言的;对于社交圈外的人,礼貌基本不存在。有四种文化因素对礼貌程度有影响:利益意识、等级意识、亲近意识和谦虚意识。它们在该地区礼貌模式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利益意识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与经典礼貌理论的对比中,本文的主要发现在于揭示了利益意识影响每个说话人礼貌策略的事实。另外,本文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对利益、等级、亲近和谦虚四个在汉语礼貌中起作用的因素的重要性的顺序做出了新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