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氧自由基配体3d-4f/4f配合物的结构设计及磁性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氮氧自由基—金属异自旋体系是得到分子纳米磁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论文以氮氧自由基包括功能化氮氧自由基为配体,与稀土和过渡金属的六氟乙酰丙酮盐反应,得到了七个系列2p-3d-4f/2p-4f异自旋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结构从环状的二聚体、一维链到二维层状结构,并对它们的磁学性质做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分别以对丙烯氧基苯基(NIT-PhOAll)和对乙氧基苯基(NIT-PhOEt)取代的氮氧自由基为桥联配体,得到三个系列的2p-3d-4f配合物,即:[(NIT-PhOAll)4{Cu(hfac)2}{Ln(hfac)3}3](LnⅢ=Gd1,Tb2,Dy3,Ho4,Er5,Yb6)、[(NIT-PhOEt)4{Cu(hfac)2}{Ln(hfac)3}3]·H2O(LnⅢ=Gd8,Tb10,Dy12)和[(NIT-PhOEt)2Cu(hfac)2Ln(hfac)3]2·C7H16(LnⅢ=Gd7,Tb9,Dy11)。这些配合物均具有一维链状结构,所不同的是前两个系列的配合物结构重复单元为[Cu-Rad-Ln-Rad-Ln-Rad-Ln-Rad],而后一系列为稀土、过渡离子通过自由基桥联交替排列,表明不同的自由基配体取代基团可以导致配合物结构的不同。磁性研究显示,配合物2和10具有磁化强度缓慢弛豫现象,为单链磁体。  2.以功能化间位吡啶苄氧基苯基取代的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得到一系列结构新颖的2p-3d-4f一维链[{(NIT-PhOCH2-3Py)Cu(hfac)2}2{Ln(hfac)3}](LnⅢ=Y13,Gd14,Tb15,Dy16,Ho17)。晶体结构解析表明,该系列配合物氮氧自由基桥联Cu(hfac)2形成双核环状二聚体,这些双核环状二聚体单元通过没有配位的NO基团与Ln(hfac)3配位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一维链。其中Dy配合物展示慢磁弛豫行为。另外,该自由基配体单独与Ln(hfac)3反应得到环状二聚体配合物[Ln(hfac)3(NIT-PhOCH2-3Py)]2(LnⅢ=Gd18,Tb19,Dy20,Ho21,Er22)。AC磁化率测量表明,配合物19和20均展示相外信号频率依赖性,具有磁化强度缓慢弛豫行为,为单分子磁体。  3.以含有两个功能配位原子的嘧啶基(NIT-Pyrim)和嘧啶基苯基(NIT-PhPyrim)取代的氮氧自由基为配体,分别得到了两个系列的2p-3d-4f配合物[Ln(hfac)3Cu(hfac)2(NIT-Pyrim)2](LnⅢ=Eu23,Gd24,Tb25,Dy26)和{Ln(hfac)3[Cu(hfac)2]3(NIT-PhPyrim)2}(LnⅢ=Tb27,Ho28,Yb29,Gd30,Dy31),前者具有一维链状结构,后者为氮氧自由基桥联Cu(hfac)2和Ln(hfac)3形成的二维结构,这是首例二维2p-3d-4f配合物。磁研究表明,配合物24的xMT-T曲线具有有趣的热滞回线。自旋动力学研究表明,配合物27具有慢磁弛豫现象,同时展示双磁弛豫行为。表明自由基取代基团的大小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磁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论文针对以氧气为氧化剂的醇类和胺类的液相选择氧化反应的多相催化剂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论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将[Pd(NH3)4]2+交换到NaX分子筛中,进一步经焙烧和氢气
芳基叠氮化合物(AR-N=N=N)的光化学反应和激发态性质已有广泛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和超快实验光谱研究。由于芳基叠氮经紫外光解产生的单线态氮宾在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方面
近年来,瓜环作为一类新的主体化合物,已逐渐成为大环化学及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亮点。但由于瓜环的溶解性,制约了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因此,改善其溶解性成为近
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自控温加热电缆、过电流保护元件及传感器等领域,因具有加工成型方便、原料成本低、使用安全等特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其中自控温加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和有机配体构建而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基于超大的比表面积、组成结构多样性、热和溶剂稳定性良好并且易于进行后
在过去十年中,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颖的晶态多孔材料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类材料不仅具有美轮美奂的的三维结构和新颖
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目前,储氢问题是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确定材料的释氢机理是改进储氢材料性能和开发新型储氢材料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当前比较热门的硼烷氨和氨类潜在储氢材料的释氢反应机理,旨在从理论上确定单分子储氢材料难于释氢的原因,并为其寻找有效的催化剂,从而为开发高效、清洁和可行的储氢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共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采用分
多核金属配合物因其迷人的结构及有趣的性质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利用自组装或分步组装策略,在溶剂热条件下通过组装合适的有机配体(多齿N/O配体或含巯基配体)与金属离子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