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泗阳县农用地产能进行了研究,为该区域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农用地产能的内涵,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农用地产能对比衔接,不同层次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构成了农用地产能相应的理论体系: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不同层次产能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利用强度和生产潜力:理论利用强度和理论利用潜力,可实现利用强度和利用潜力。然后结合泗阳县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以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中的县域为研究单元来核算农用地产能。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农用地产能核算模型进行探讨,确定农用地产能的最佳核算方案,最后根据确定的线性回归模型来测算农用地产能,根据各层次的产能评价相应的农用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潜力。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侧重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论述了农作物生产潜力相关研究的发展史和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思路、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阐述了农用地产能有关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农用地产能核算的理论基础,包括农业生态带理论,土地生产潜力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土地质量观,土地经济学原理,地域分异理论和土地适宜性理论,最后说明了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原则。第三章介绍了农用地产能研究体系,实现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农用地产能的对比衔接,分析了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首先介绍了泗阳县自然、经济和土地利用概况以及农用地分等成果概况,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概况,建立了理论单产和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分用途建立了可实现单产和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不同层次产能的测算,实际产能是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得来的。最后根据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评价农用地产能利用强度和潜力,为泗阳县土地的利用方向起到指导的作用。最后根据泗阳县农用地产能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用地产能的措施建议。第五章说明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了简单的总结和归纳,指出了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的应用建议,从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