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现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础上,系统评价经皮胫神经电刺激(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PTNS)治疗中枢性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的疗效,并综合分析PTNS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推广PTNS治疗中枢性经源性膀胱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治疗中枢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词设置为“胫神经”、“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下尿路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中英文医学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19年8月。文献的筛选由两位研究者,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的进行筛选,并依据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纳入文献的数据提取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提取的数据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实验的方法学、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措施,以及试验的结果。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采用Cochrane手册(5.0.1)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质量评价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提供的质量评价量表。结局数据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主要关注的主要结局指标为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次要结局指标为残余尿以及膀胱日记。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脊髓损伤3项,多发性硬化3项,脑卒中1项,帕金森1项,共涉及314例患者)。纳入研究的PEDro评分从6分到10分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TNS在治疗膀胱容量(SMD=0.67,95%CI:0.29~1.05,P=0.0005),残余尿(MD=-39.89,95%CI:-40.73~-39.05,P<0.00001),尿频(OR=10.31,95%CI:2.25~47.15,P=0.003),尿急(OR=2.93,95%CI:1.09~7.84,P=0.03),尿失禁(OR=3.25,95%CI:1.08~9.76,P=0.04)疗效更佳。而对于最大逼尿肌压力(MD=2.83,95%CI:-0.28~5.94,P=0.07),PTNS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PTNS作为一种无创的外周神经电刺激疗法,其改善膀胱功能的机制可能为影响骶髓排尿中枢神经调节、隐神经共激活、影响自主神经调节、皮层网络可塑性重组等。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有证据表明PTNS在改善膀胱容量、残余尿、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方面有更好的疗效,而没有证据表明PTNS在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时比对照组更有效。在本研究的纳入的RCT基础上,PTNS安全、操作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并且适用于社区及家庭康复治疗,值得推广。因此,推荐将PTNS作为临床上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规康复治疗。为了系统全面的了解PTNS的治疗机制、疗效及安全性,今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